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

“非遗”保护视野下湘西苗族鼓舞的地方差异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8-17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第8-10页
    二、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第13-15页
    四、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一章 湘西苗族鼓舞的片区分布第17-22页
    第一节 德夯片区的苗族鼓舞第17-19页
        一、德夯片区简况第17页
        二、德夯片区苗族鼓舞的分布与代表性传承人第17-19页
    第二节 腊尔山片区的苗族鼓舞第19-20页
        一、腊尔山片区简况第19页
        二、腊尔山片区苗族鼓舞的分布与代表性传承人第19-20页
    第三节 吕洞山片区的苗族鼓舞第20-21页
        一、吕洞山片区简况第20页
        二、吕洞山片区苗族鼓舞的分布与代表性传承人第20-21页
    第四节 默戎片区的苗族鼓舞第21-22页
        一、默戎片区简况第21页
        二、默戎片区苗族鼓舞的分布与代表性传承人第21-22页
第二章 湘西苗族鼓舞的片区特征及分析第22-48页
    第一节 各片区的共同特征第22-25页
        一、作为文化现象的共同特征第22-23页
        二、作为舞蹈艺术的表演特征第23-24页
        三、作为传统体育活动的健身特征第24-25页
    第二节 各片区的不同特征与分析第25-45页
        一、继承中的创新:德夯片区鼓舞的主要特征第25-31页
        二、传承中的坚守:腊尔山片区鼓舞的主要特征第31-38页
        三、传承中的移植:吕洞山片区苗鼓舞的主要特征第38-43页
        四、在传承中融合:默戎片区鼓舞的主要特征第43-45页
    第三节 湘西各片区苗族鼓舞的传承现状第45-48页
        一、湘西苗族鼓舞的主要传承方式第45-46页
        二、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中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第三章 湘西苗族鼓舞差异性的成因第48-53页
    第一节 差异性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第48-50页
        一、苗鼓起源的多源说第48-49页
        二、影响苗族鼓舞的文化多因说第49-50页
        三、苗族迁徙的历史的记忆与族群认同第50页
    第二节 差异性形成的现实变化原因第50-53页
        一、经济发展与文化旅游带来的影响第50-51页
        二、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影响第51页
        三、政府政策倾斜带来的影响第51-53页
第四章“非遗”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保护的差异策略第53-57页
    第一节 差异形势下的保护路径选择第53-54页
        一、投引并举,让苗族鼓舞文化活起来第53-54页
        二、思路创新,让苗族鼓舞文化走出去第54页
        三、机制保障,让苗族鼓舞文化传下去第54页
    第二节 湘西苗族鼓舞传承方式的差别化保护第54-57页
        一、鼓励家族式的传承和师徒式的传承方式相结合第54-55页
        二、加强学校传承方式的机制建立和完善第55页
        三、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途径传承与传播第55页
        四、突出重点进行多样化传承第55-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1-62页
附录A 湘西苗族鼓舞田野调查照片资料第62-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ab2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多效蛋白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