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1.3 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0页 |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18页 |
2.2 华南东部盆地构造格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盆地岩石地层单元 | 第20-28页 |
3.1 永康-武义盆地 | 第22-23页 |
3.2 丽水盆地 | 第23-25页 |
3.3 金衢盆地 | 第25页 |
3.4 嵊州盆地 | 第25-26页 |
3.5 天台盆地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盆地地层时代及区域对比 | 第28-48页 |
4.1 同位素年代学分析 | 第28-46页 |
4.1.1 SHRIMP锆石年代学分析 | 第28-39页 |
4.1.2 LA-MC-ICPMS锆石年代学分析 | 第39-46页 |
4.2 盆地沉积序列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构造分析和构造应力场反演 | 第48-63页 |
5.1 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方法和原理 | 第48页 |
5.2 盆地断层运动学分析和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 | 第48-61页 |
5.2.1 永康-武义盆地 | 第48-52页 |
5.2.2 金衢盆地 | 第52-55页 |
5.2.3 丽水盆地 | 第55-59页 |
5.2.4 嵊州和天台盆地 | 第59-61页 |
5.3 白垩纪构造应力场可能的地球年代学分析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起源 | 第63-66页 |
6.1 华南东部白垩纪火山岩盆地构造演化历史 | 第63-64页 |
6.2 早-中白垩世与环太平洋俯冲带板块动力学有关的盆地裂谷作用和构造反转作用 | 第64-65页 |
6.3 晚白垩世到古近纪与新特提斯俯冲碰撞有关的盆地裂陷和反转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