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服务中基于k-匿名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位置隐私保护概述 | 第16-27页 |
2.1 位置服务概述 | 第16-18页 |
2.1.1 定位服务 | 第16-17页 |
2.1.2 基于位置的服务 | 第17-18页 |
2.2 位置隐私及位置隐私保护对象 | 第18-19页 |
2.2.1 位置隐私相关定义 | 第18页 |
2.2.2 位置隐私保护的对象 | 第18-19页 |
2.3 位置隐私保护系统的结构体系 | 第19-21页 |
2.3.1 基于可信第三方服务器模型 | 第19-20页 |
2.3.2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 第20页 |
2.3.3 分布式点对点模型 | 第20-21页 |
2.4 位置隐私的保护方法 | 第21-26页 |
2.4.1 面向LBS的位置隐私保护策略 | 第21-24页 |
2.4.2 面向定位服务的位置隐私保护策略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定位服务中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 第27-50页 |
3.1 相关定义 | 第27-28页 |
3.2 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3.2.1 系统假设 | 第28-29页 |
3.2.2 威胁假设 | 第29页 |
3.2.3 哑元位置指纹构建所面临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 定位服务中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 | 第32-36页 |
3.3.1 AP的图模型定义 | 第32-33页 |
3.3.2 匿名知识库的构建 | 第33-34页 |
3.3.3 OFC算法 | 第34-36页 |
3.4 兼顾查询频率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 | 第36-41页 |
3.4.1 基于查询频率的攻击 | 第36-37页 |
3.4.2 解决思路 | 第37-38页 |
3.4.3 AP分值 | 第38-39页 |
3.4.4 SOFC算法 | 第39-41页 |
3.5 兼顾轨迹的位置隐私保护算法 | 第41-48页 |
3.5.1 基于移动轨迹的攻击 | 第41-42页 |
3.5.2 解决思路 | 第42-43页 |
3.5.3 基于网格的AP划分 | 第43-45页 |
3.5.4 COFC算法 | 第45-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0-63页 |
4.1 实验环境及数据 | 第50-52页 |
4.1.1 实验环境搭建 | 第50-51页 |
4.1.2 实验数据 | 第51-52页 |
4.2 算法评价指标 | 第52-54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62页 |
4.3.1 匿名时间 | 第54-58页 |
4.3.2 匿名质量 | 第58-59页 |
4.3.3 位置隐私水平 | 第59-61页 |
4.3.4 轨迹隐私水平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