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血尿(肝肾阴虚证)的疗效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部分第10-22页
    1 病例选择第10-12页
        1.1 诊断标准第10-11页
            1.1.1 西医诊断标准第10页
            1.1.2 中医辨证及症状评分标准第10-11页
        1.2 病例纳入标准第11-12页
        1.3 病例排除标准第12页
        1.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第12页
    2 临床资料、治疗观察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2.1 一般资料第12页
        2.2 分组方法第12-13页
        2.3 治疗给药方案第13页
            2.3.1 两组选方用药方案第13页
            2.3.2 服用方法第13页
            2.3.3 治疗疗程第13页
        2.4 合并用药的规定第13-14页
    3 临床观察第14-16页
        3.1 观察方法第14页
        3.2 观察指标第14页
        3.3 疗效判定第14-15页
            3.3.1 血尿疗效判定标准第14-15页
            3.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15页
            3.3.3 疾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第15页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15-16页
        3.5 统计学处理第16页
    4 研究结果第16-22页
        4.1 治疗前两组患儿一般基线比较第16-18页
            4.1.1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第16页
            4.1.2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第16-17页
            4.1.3 治疗前两组血尿的比较第17-18页
        4.2 临床疗效评价第18-21页
            4.2.1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尿的疗效比较第18-19页
            4.2.3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19页
            4.2.5 两组治疗前后次症积分比较第19-20页
            4.2.6 两组疾病疗效的比较第20-21页
        4.3 病例脱落情况第21页
        4.4 实验结果小结第21-22页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第22-27页
    1 中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第22-23页
    2 现代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第23-27页
        2.1 流行病学第23页
        2.2 发病因素第23-25页
            2.2.1 感染第23-24页
            2.2.2 过敏第24页
            2.2.3 其他第24-25页
        2.3 发病机制第25-26页
            2.3.1 免疫机制第25页
            2.3.2 凝血与纤溶机制第25页
            2.3.3 炎性机制第25-26页
            2.3.4 遗传因素第26页
        2.4 治疗第26-27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7-36页
    1 从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立法依据第27-31页
        1.1 引火归元的内涵第27-28页
        1.2 引火归元的方药第28-31页
            1.2.1 代表方剂第29-30页
            1.2.2 代表中药第30-31页
    2 引火归元法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依据第31页
    3 新知柏地黄汤的方义分析第31-34页
    4 对照药物选择第34页
    5 研究结论第34-35页
    问题与展望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致谢第39-55页
    附件一:综述第40-51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件二:HSPN患儿临床观察表第51-52页
    附件三:知情同意书第52-53页
    附件四:技术路线第53-54页
    附件五: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21例成都地区学龄期儿童抽动症中医体质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下一篇:调补肺肾法对COPD稳定期疗效的系统评价和补肺丸对TLR4/NF-κB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