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0页 |
第2章 转化型抢劫罪概述 | 第10-12页 |
·转化型抢劫罪的概念 | 第10-12页 |
·转化型抢劫罪的特征 | 第10-12页 |
第3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 | 第12-18页 |
·转化型抢劫罪前行为的性质 | 第12-16页 |
·盗窃、诈骗、抢夺的财物是否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定罪标准 | 第12-15页 |
·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处于犯罪预备、中止、未遂形态,能否转化为抢劫罪 | 第15-16页 |
·转化型抢劫罪前行为的种类 | 第16-18页 |
第4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要件 | 第18-21页 |
第5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方面要件 | 第21-25页 |
·关于转化型抢劫中的"当场" | 第21-22页 |
·关于转化型抢劫中的"暴力" | 第22-25页 |
·暴力的目的和实施时间 | 第23页 |
·暴力的对象 | 第23-24页 |
·暴力的程度 | 第24-25页 |
第6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主观要件 | 第25-28页 |
·转化型抢劫罪的主观条件的内涵 | 第25-26页 |
·抗拒抓捕 | 第25页 |
·窝藏赃物 | 第25-26页 |
·毁灭罪证 | 第26页 |
·转化型抢劫罪主观条件的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7章 转化型抢劫罪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 | 第28-37页 |
·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预备状态 | 第28-29页 |
·转化型抢劫罪的中止状态 | 第29-31页 |
·转化型抢劫罪的未遂、既遂状态 | 第31-37页 |
·转化型抢劫罪是否存在既遂、未遂状态 | 第31-33页 |
·转化型抢劫罪既遂、未遂的判断标准 | 第33-37页 |
第8章 转化型抢劫罪加重情节的认定 | 第37-41页 |
·有关"入户盗窃、诈骗、抢夺"情节认定 | 第37-39页 |
·有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的情节认定 | 第39-41页 |
第9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共犯问题 | 第41-44页 |
第10章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