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之完善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9页 |
2 基本理论 | 第9-13页 |
2.1 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9-11页 |
2.1.1 精神病人的界定 | 第9-10页 |
2.1.2 刑事强制医疗的概念 | 第10页 |
2.1.3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概念 | 第10-11页 |
2.2 刑事强制医疗的性质 | 第11-13页 |
2.2.1 与行政收治的区别 | 第11页 |
2.2.2 与刑事处罚的区别 | 第11-12页 |
2.2.3 与刑事强制措施的区别 | 第12-13页 |
3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架构及不足之处 | 第13-20页 |
3.1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架构 | 第13-14页 |
3.2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之不足 | 第14-20页 |
3.2.1 适用对象单一 | 第14页 |
3.2.2 前置程序不规范 | 第14-16页 |
3.2.3 审理程序的规定过于粗糙 | 第16-18页 |
3.2.4 救济规则不合理 | 第18页 |
3.2.5 执行程序不完善 | 第18-19页 |
3.2.6 监督程序力度不够 | 第19-20页 |
4 美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 第20-24页 |
4.1 刑事强制医疗的对象 | 第20页 |
4.2 刑事强制医疗的前置程序 | 第20-21页 |
4.3 刑事强制医疗的期限 | 第21页 |
4.4 刑事强制医疗的救济方式 | 第21-22页 |
4.5 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方式 | 第22页 |
4.6 解除刑事强制医疗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 第22-24页 |
5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完善建议 | 第24-31页 |
5.1 增加适用对象 | 第24-25页 |
5.2 完善前置程序 | 第25-26页 |
5.2.1 改进司法鉴定程序 | 第25页 |
5.2.2 规范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 第25-26页 |
5.3 合理设置庭审规则 | 第26-28页 |
5.3.1 合议庭组成人员专业化 | 第26页 |
5.3.2 明确证明标准与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26-27页 |
5.3.3 审理方式灵活化 | 第27-28页 |
5.4 完善救济规则 | 第28页 |
5.4.1 改变提起救济的方式 | 第28页 |
5.4.2 增加国家赔偿制度 | 第28页 |
5.5 完备执行程序 | 第28-30页 |
5.5.1 执行方式二元化 | 第28-29页 |
5.5.2 执行机构的确定和建设 | 第29页 |
5.5.3 限制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期限 | 第29-30页 |
5.5.4 明确强制医疗的解除标准 | 第30页 |
5.6 强化检察监督 | 第30-31页 |
6 结语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附录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