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木质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及结构特性 | 第13-15页 |
1.1.1 纤维素 | 第13-14页 |
1.1.2 半纤维素 | 第14页 |
1.1.3 木质素 | 第14-15页 |
1.2 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及能源生产的CBP技术 | 第15-16页 |
1.3 CBP途径共培养策略 | 第16-17页 |
1.4 微生物生长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1.4.1 常见的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及其局限性 | 第18页 |
1.4.2 共培养体系中微生物生长测定的方法 | 第18-19页 |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9-20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1.6.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6.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直接检测嗜热厌氧梭菌的方法的建立 | 第22-4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26页 |
2.2.1 菌种来源 | 第22-23页 |
2.2.2 培养基 | 第23页 |
2.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3-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2.3.1 引物的设计 | 第26页 |
2.3.2 菌种的保藏、活化与培养 | 第26-27页 |
2.3.3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8-29页 |
2.3.5 荧光定量PCR体系的评价 | 第29页 |
2.3.6 实际样品检测 | 第29-30页 |
2.3.7 可溶性底物中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 第30页 |
2.3.8 不溶性底物微晶纤维素中菌体量的检测 | 第30页 |
2.3.9 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菌体量的检测 | 第30-31页 |
2.3.10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1-3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2.4.1 目的基因cipA的扩增 | 第33页 |
2.4.2 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 第33-34页 |
2.4.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35页 |
2.4.4 灵敏度评价 | 第35-36页 |
2.4.5 特异性评价 | 第36页 |
2.4.6 重复性评价 | 第36-37页 |
2.4.7 可溶性底物中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2.4.8 不溶性底物微晶纤维素中菌体量的检测 | 第38-39页 |
2.4.9 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菌体量的检测 | 第39-41页 |
2.4.10 qPCR法测得的细胞量与发酵产物的产量之间的比较 | 第41-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嗜热厌氧梭菌直接发酵造纸污泥产氢特性研究 | 第44-54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2.1 实验菌株 | 第44页 |
3.2.2 培养基 | 第44页 |
3.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3.1 菌种的保藏、活化与培养 | 第45页 |
3.3.2 C. thermocellum降解造纸污泥产氢特性研究 | 第45-46页 |
3.3.3 最优条件下C. thermocellum降解造纸污泥产氢 | 第46页 |
3.3.4 分析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3.4.1 接种量对菌种直接发酵造纸污泥产氢的影响 | 第47页 |
3.4.2 尿素浓度对菌种直接发酵造纸污泥产氢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3 酵母提取物浓度对菌种直接发酵造纸污泥产氢的影响 | 第49页 |
3.4.4 底物浓度对菌种直接发酵造纸污泥产氢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5 最优条件下C. thermocellum直接发酵造纸污泥产氢 | 第50-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嗜热厌氧菌共培养体系的菌群结构组成 | 第54-75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4.2.1 实验菌株 | 第54-55页 |
4.2.2 培养基 | 第55页 |
4.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5-61页 |
4.3.1 引物的设计 | 第55页 |
4.3.2 菌种的保藏、活化与培养 | 第55-56页 |
4.3.3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 第56-57页 |
4.3.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7-58页 |
4.3.5 荧光定量PCR体系的评价 | 第58页 |
4.3.6 实际样品检测 | 第58页 |
4.3.7 可溶性底物中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 第58-59页 |
4.3.8 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菌体量的检测 | 第59页 |
4.3.9 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共培养体系的菌群结构组成的检测 | 第59页 |
4.3.10 分析测定方法 | 第59-6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1-73页 |
4.4.1 目的基因xylA的扩增 | 第61页 |
4.4.2 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 第61-62页 |
4.4.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2-63页 |
4.4.4 灵敏度评价 | 第63-64页 |
4.4.5 特异性评价 | 第64页 |
4.4.6 重复性评价 | 第64-65页 |
4.4.7 可溶性底物中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 第65页 |
4.4.8 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菌体量的检测 | 第65-68页 |
4.4.9 木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共培养体系的菌群结构组成的检测 | 第68-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