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区划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 第11-14页 |
1.2.2 主体功能区划与其他相关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1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分析 | 第21-32页 |
2.1 空间尺度确定 | 第21页 |
2.2 县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设计 | 第21-29页 |
2.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2页 |
2.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 第22-23页 |
2.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29页 |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9页 |
2.4 评价因子赋值和量化 | 第29-30页 |
2.5 各个因子的叠加分析 | 第30-31页 |
2.6 主体功能类别划分 | 第31页 |
2.7 主体功能区划聚类分析 | 第31-32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32-44页 |
3.1 自然概况 | 第32-36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32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32页 |
3.1.3 气候条件 | 第32-33页 |
3.1.4 土壤状况 | 第33页 |
3.1.5 动植物资源 | 第33-34页 |
3.1.6 河流状况 | 第34-35页 |
3.1.7 生态重要性 | 第35-36页 |
3.1.8 岸线与近岸海域 | 第36页 |
3.2 社会概况 | 第36-39页 |
3.3 经济概况 | 第39页 |
3.4 环境质量状况 | 第39-41页 |
3.4.1 水环境质量 | 第39-40页 |
3.4.2 大气环境质量 | 第40-41页 |
3.5 现有的规划对本地区定位 | 第41-42页 |
3.6 陆域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 | 第42-44页 |
4 大鹏新区主体功能区划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65页 |
4.1 自然约束力分析 | 第44-55页 |
4.1.1 自然约束力各因子分析 | 第44-53页 |
4.1.2 自然生态约束力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2 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55-60页 |
4.2.1 环境承载力各因子分析 | 第55-58页 |
4.2.2 环境承载力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4.3 社会经济发展状态 | 第60-65页 |
4.3.1 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各因子分析 | 第60-63页 |
4.3.2 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 大鹏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 第65-72页 |
5.1 大鹏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 第65-68页 |
5.2 基本生态空间管理体系对比 | 第68-72页 |
5.2.1 不同等级间主体功能划分的问题 | 第68-69页 |
5.2.2 禁止开发区分等级划分 | 第69-70页 |
5.2.3 限制开发区分等级划分 | 第70-72页 |
6 小结与展望 | 第72-76页 |
6.1 小结 | 第72页 |
6.2 创新点 | 第72-73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3页 |
6.4 讨论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Abstract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