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1-27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0.2 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0.3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0.4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0.5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0.6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0.7 研究创新 | 第24-25页 |
0.8 研究局限 | 第25页 |
0.9 概念辨析 | 第25页 |
0.10 研究结构 | 第25-27页 |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7-43页 |
1.1 使用后评价 | 第27-33页 |
1.1.1 使用后评价的基本内涵 | 第27页 |
1.1.2 使用后评价的实施方式 | 第27-31页 |
1.1.3 使用后评价的借鉴意义 | 第31-33页 |
1.2 建筑模式语言 | 第33-41页 |
1.2.1 建筑模式语言的发展历程 | 第33-34页 |
1.2.2 建筑模式语言的核心内容 | 第34-39页 |
1.2.3 建筑模式语言的借鉴意义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二章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使用后评价先导性研究 | 第43-54页 |
2.1 市域机构养老设施总体状况分析 | 第43-51页 |
2.1.1 布局分析 | 第43页 |
2.1.2 类型分析 | 第43-48页 |
2.1.3 数量分析 | 第48-51页 |
2.2 确立机构养老设施空间使用后评价要素系统 | 第51-53页 |
2.2.1 基本评价要素 | 第51页 |
2.2.2 一级评价要素 | 第51-52页 |
2.2.3 二级评价要素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风貌状况评价 | 第54-83页 |
3.1 前期准备 | 第54-55页 |
3.1.1 评价路线设计 | 第54页 |
3.1.2 相关事务性准备 | 第54-55页 |
3.2 中期实施 | 第55-56页 |
3.2.1 数据资料采集 | 第55-56页 |
3.2.2 数据资料整理 | 第56页 |
3.3 后期分析 | 第56-82页 |
3.3.1 空间总体分布评价分析 | 第56-60页 |
3.3.2 空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 第60-75页 |
3.3.3 空间组织模式评价分析 | 第75-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满意度评价 | 第83-105页 |
4.1 前期准备 | 第83-85页 |
4.1.1 评价路线设计 | 第83-84页 |
4.1.2 相关事务性准备 | 第84-85页 |
4.2 中期实施 | 第85页 |
4.2.1 数据资料采集 | 第85页 |
4.2.2 数据资料整理 | 第85页 |
4.3 后期分析 | 第85-104页 |
4.3.1 空间总体满意度分析 | 第85-89页 |
4.3.2 空间一级评价要素满意度分析 | 第89-93页 |
4.3.3 空间二级评价要素满意度分析 | 第93-102页 |
4.3.4 空间层域连接模式满意度分析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重要度评价 | 第105-124页 |
5.1 前期准备 | 第105-106页 |
5.1.1 评价路线设计 | 第105-106页 |
5.1.2 相关事务性准备 | 第106页 |
5.2 中期实施 | 第106-107页 |
5.2.1 数据资料采集 | 第106-107页 |
5.2.2 数据资料整理 | 第107页 |
5.3 后期分析 | 第107-123页 |
5.3.1 空间一级评价要素重要度分析 | 第107-112页 |
5.3.2 空间二级评价要素重要度分析 | 第112-118页 |
5.3.3 空间层域连接模式比选实验 | 第118-121页 |
5.3.4 空间满意度评价要素权重求导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六章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使用状况评价 | 第124-142页 |
6.1 前期准备 | 第124-126页 |
6.1.1 评价路线设计 | 第124-125页 |
6.1.2 相关事务性准备 | 第125-126页 |
6.2 中期实施 | 第126-128页 |
6.2.1 数据资料采集 | 第126-127页 |
6.2.2 数据资料整理 | 第127-128页 |
6.3 后期分析 | 第128-141页 |
6.3.1 使用行为类型比重分析 | 第128-130页 |
6.3.2 使用行为空间分布分析 | 第130-131页 |
6.3.3 使用行为类型比重与空间分布综合分析 | 第131-134页 |
6.3.4 使用行为与空间层域连接模式冲突分析 | 第134-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第七章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使用后综合评价 | 第142-155页 |
7.1 非设计层面 | 第142-145页 |
7.1.1 非设计层面的核心问题 | 第142-144页 |
7.1.2 非设计层面核心问题的主要成因 | 第144-145页 |
7.2 设计层面 | 第145-153页 |
7.2.1 设计层面的核心问题 | 第145-150页 |
7.2.2 设计层面核心问题的主要成因 | 第150-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153-155页 |
第八章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优化策略建议 | 第155-180页 |
8.1 加强机构养老设施相关政策扶持 | 第155-158页 |
8.1.1 全面改进政策体系 | 第155页 |
8.1.2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 第155-156页 |
8.1.3 改善资金补贴政策 | 第156页 |
8.1.4 完善管理配套政策 | 第156-157页 |
8.1.5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 第157-158页 |
8.2 建立机构养老设施空间模式语言 | 第158-179页 |
8.2.1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模式语言的总体构型 | 第158-161页 |
8.2.2 机构养老设施空间模式语言的具体解析 | 第161-179页 |
本章小结 | 第179-180页 |
结语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89页 |
图表说明 | 第189-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附录 | 第191-282页 |
附录1 空间风貌状况评价资料 | 第191-262页 |
附录1-1 空间风貌状况评价样本设施调研信息概览 | 第191-248页 |
附录1-2 空间环境质量描述性分类评价参照标准 | 第248-254页 |
附录1-3 空间组织模式描述性分类评价参照标准 | 第254-256页 |
附录1-4 空间环境质量描述性分类评价数据统计 | 第256-258页 |
附录1-5 空间组织模式描述性分类评价数据统计 | 第258-260页 |
附录1-6 空间总体环境质量等级划归数据统计 | 第260页 |
附录1-7 一级评价要素空间环境质量等级划归数据统计 | 第260页 |
附录1-8 二级评价要素空间环境质量等级划归数据统计 | 第260-261页 |
附录1-9 空间环境质量赋值得分数据统计 | 第261页 |
附录1-10 空间组织模式类型划归数据统计 | 第261-262页 |
附录2 空间满意度评价资料 | 第262-266页 |
附录2-1 青岛市机构养老设施空间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262-265页 |
附录2-2 空间总体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65页 |
附录2-3 一级评价要素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65页 |
附录2-4 全体老人二级评价要素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65页 |
附录2-5 不同性别老人二级评价要素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65页 |
附录2-6 不同年龄老人二级评价要素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65页 |
附录2-7 不同身体状况老人二级评价要素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65-266页 |
附录2-8 空间层域连接模式满意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66页 |
附录3 空间重要度评价资料 | 第266-271页 |
附录3-1 青岛市机构养老设施空间重要度调查问卷 | 第266-270页 |
附录3-2 一级评价要素空间重要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70页 |
附录3-3 全体老人二级评价要素空间重要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70页 |
附录3-4 不同性别老人二级评价要素空间重要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70页 |
附录3-5 不同年龄老人二级评价要素空间重要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70-271页 |
附录3-6 不同身体状况老人二级评价要素空间重要度评价数据统计 | 第271页 |
附录3-7 空间层域连接模式比选实验数据统计 | 第271页 |
附录4 空间使用状况评价资料 | 第271-273页 |
附录4-1 老年人空间使用行为观察记录表 | 第271-272页 |
附录4-2 各类老人使用行为类型比重数据统计 | 第272-273页 |
附录4-3 各类老人使用行为空间分布数据统计 | 第273页 |
附录4-4 全体老人使用行为类型比重与空间分布综合数据统计 | 第273页 |
附录4-5 各设施老人使用行为类型比重与空间分布综合数据统计 | 第273页 |
附录5 机构养老设施基础资料 | 第273-282页 |
附录5-1 青岛市域机构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 第273-276页 |
附录5-2 中心四区机构养老设施分布状况 | 第276-282页 |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2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