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2-13页 |
1.2.1 碳基材料 | 第12页 |
1.2.2 硅基材料 | 第12页 |
1.2.3 锗基材料 | 第12页 |
1.2.4 Li插入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 第12-13页 |
1.3 光催化材料概述 | 第13-18页 |
1.3.1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3.2 光催化材料的工作原理 | 第13-16页 |
1.3.3 光催化材料的应用方向 | 第16-18页 |
1.4 铌酸盐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1.4.1 铌酸盐陶瓷材料 | 第18-19页 |
1.4.2 铌酸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19页 |
1.4.3 铌酸盐光催化材料 | 第19页 |
1.5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1.5.1 选题依据 | 第19-20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3 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层状K_4Nb_6O_(17)与H_4Nb_6O_(17)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1-34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1-24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1-22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2.2.3 样品制备 | 第22-23页 |
2.2.4 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 第23-24页 |
2.2.5 样品性能表征 | 第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3页 |
2.3.1 K_4Nb_6O_(17)及H_4Nb_6O_(17)的物相与结构分析 | 第24-26页 |
2.3.2 K_4Nb_6O_(17)及H_4Nb_6O_(17)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6-30页 |
2.3.3 热处理温度对H_4Nb_6O_(17)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Cu_2O/K_4Nb_6O_(17)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4-45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34-38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4-35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35页 |
3.2.3 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3.2.4 样品表征 | 第36-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3.1 Cu_2O/K_4Nb_6O_(17)复合材料的物相和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3.3.2 Cu_2O/K_4Nb_6O_(17)复合材料的能带结构表征 | 第40-41页 |
3.3.3 Cu_2O/K_4Nb_6O_(17)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1-42页 |
3.3.4 Cu_2O/K_4Nb_6O_(17)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2-43页 |
3.3.5 Cu_2O/K_4Nb_6O_(17)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过氧键插层层状H_4Nb_6O_(17)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5-6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45-49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45-46页 |
4.2.2 实验设备 | 第46页 |
4.2.3 样品制备 | 第46-47页 |
4.2.4 样品表征 | 第47-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4.3.1 过氧化层状HNO的合成过程及分析 | 第49-52页 |
4.3.2 过氧化层状HNO的合成机理 | 第52页 |
4.3.3 过氧化层状HNO的导带和价带结构表征 | 第52-53页 |
4.3.4 过氧化层状HNO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3-54页 |
4.3.5 过氧化层状HNO的稳定性研究 | 第54-56页 |
4.3.6 过氧化层状HNO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6-57页 |
4.3.7 过氧化层状HNO的可见光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