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对照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4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4-23页 |
2.1 术后咽喉痛的产生 | 第14-15页 |
2.1.1 术后咽喉痛 | 第14页 |
2.1.2 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机制 | 第14-15页 |
2.1.3 术后咽喉痛的临床分级 | 第15页 |
2.2 术后咽喉痛的相关因素 | 第15-19页 |
2.2.1 患者因素 | 第15-16页 |
2.2.2 手术因素 | 第16页 |
2.2.3 气管导管因素 | 第16-18页 |
2.2.4 操作者因素 | 第18-19页 |
2.3 国内外防治措施 | 第19-23页 |
2.3.1 利多卡因 | 第19-20页 |
2.3.2 皮质类固醇激素 | 第20页 |
2.3.3 非甾体类抗炎药 | 第20-21页 |
2.3.4 氯胺酮 | 第21页 |
2.3.5 肌松药 | 第21-22页 |
2.3.6 其他 | 第22-23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0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3.2 麻醉方法 | 第23-26页 |
3.2.1 术前准备 | 第23-25页 |
3.2.2 麻醉诱导 | 第25页 |
3.2.3 麻醉维持 | 第25-26页 |
3.3 观察指标 | 第26-28页 |
3.4 药品与设备 | 第28-29页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29-30页 |
第4章 结果 | 第30-34页 |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30页 |
4.2 两组患者插管相关变量的比较 | 第30-31页 |
4.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术后咽喉痛VRS和声音嘶哑LASA评分比较 | 第31-32页 |
4.4 两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 | 第32-33页 |
4.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基频微扰值(Jitter)比较 | 第33-34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4-3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51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