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超光谱成像仪前置光学系统补偿调焦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空间超光谱成像仪概述 | 第12-17页 |
| ·超光谱成像仪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 ·超光谱成像仪的成像原理 | 第13-15页 |
| ·超光谱成像仪的应用和发展 | 第15-17页 |
| ·温度波动对空间超光谱成像仪的影响 | 第17-18页 |
| ·空间超光谱成像仪的离焦与调焦 | 第18-20页 |
| ·超光谱成像仪的离焦 | 第18-19页 |
| ·超光谱成像仪的补偿调焦 | 第19-20页 |
| ·研究工作简介 | 第20-24页 |
| ·研究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2章 望远镜系统热光学特性分析 | 第24-45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离轴三反望远镜系统简介 | 第24-26页 |
| ·望远镜热弹性变形模型 | 第26-29页 |
| ·理论假设与简化 | 第26-27页 |
| ·有限元模型单元构造 | 第27-28页 |
| ·位移边界条件 | 第28页 |
| ·温度载荷设置 | 第28-29页 |
| ·热弹性分析计算 | 第29-35页 |
| ·面型拟合 | 第35-39页 |
| ·Zernike 多项式拟合 | 第35-37页 |
| ·拟合结果 | 第37-39页 |
| ·离焦量预测与补偿调焦验证 | 第39-45页 |
| ·镜面位移求解 | 第39-42页 |
| ·离焦量计算 | 第42-43页 |
| ·补偿调焦验证 | 第43-45页 |
| 第3章 调焦系统的设计 | 第45-56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补偿调焦方案 | 第45-46页 |
| ·调焦镜的选定 | 第45-46页 |
| ·调焦方式的确定 | 第46页 |
| ·调焦系统的组成 | 第46-47页 |
| ·调焦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 ·调焦系统的设计 | 第48-52页 |
| ·调焦量的确定 | 第48-49页 |
| ·调焦机构的选定与设计 | 第49-51页 |
| ·调焦灵敏度 | 第51-52页 |
| ·调焦系统的测试 | 第52-56页 |
| ·调焦系统的力学测试 | 第52-53页 |
| ·调焦系统的精度测试 | 第53-56页 |
| 第4章 前置光学系统“像面-温度”特性分析 | 第56-67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热弹性变形模型扩建 | 第56-58页 |
| ·前置光学系统结构简化 | 第56-57页 |
| ·前置光学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 ·前置光学系统热弹性分析计算 | 第58-62页 |
| ·光机数据转换 | 第62-65页 |
| ·补偿调焦量与温度调焦特性曲线 | 第65-67页 |
| 第5章 热光学试验 | 第67-73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试验目的 | 第67-68页 |
| ·试验原理与装置 | 第68-69页 |
| ·试验原理 | 第68页 |
| ·试验装置 | 第68-69页 |
| ·试验内容 | 第69-71页 |
| ·试验准备 | 第69-70页 |
| ·试验工况设置 | 第70-71页 |
| ·试验操作步骤 | 第71页 |
| ·试验结果 | 第71-73页 |
| 第6章 研究结果与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研究结果 | 第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78-79页 |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