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构成语言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外对于公共艺术语义的研究第14-15页
        1.3.2 国内对于公共艺术造型语义研究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思路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结构思路第17-18页
    1.5 课题难点与创新点第18-20页
        1.5.1 难点第18-19页
        1.5.2 创新点第19-20页
2 构成语言及特征第20-34页
    2.1 构成语言的定义及范畴第20-27页
        2.1.1 元素第20-25页
        2.1.2 色彩第25-26页
        2.1.3 肌理第26-27页
    2.2 构成语言的形式法则第27-30页
    2.3 构成语言的综合性运用第30-32页
        2.3.1 构成语言综合于城市公共艺术建筑体的表现第31页
        2.3.2 构成语言综合于城市公共艺术景观中的表现第31-32页
    2.4 小结第32-34页
3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构成语言第34-42页
    3.1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范畴界定第34-35页
    3.2 公共雕塑中的构成语言第35-38页
    3.3 壁画雕塑设计中的构成语言第38-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4 构成语言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第42-56页
    4.1 公共空间艺术的前沿性思考第42-46页
        4.1.1 视觉的“实”与“虚”空间体验第42-44页
        4.1.2 公共艺术中的共享创作第44-46页
    4.2 公共空间艺术的地域性第46-49页
        4.2.1 地域性创造艺术品牌化第46-47页
        4.2.2 城市场所中的艺术应用与衔接第47页
        4.2.3 根植城镇边界区域中的公共艺术第47-49页
    4.3 公共艺术中的材料结合第49-54页
        4.3.1 材料的视知觉表现第50-52页
        4.3.2 材料的应用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 创作实践第56-64页
    5.1 构成艺术基于校园公共艺术实践第56-63页
    5.2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总结第64-65页
    6.2 不足点第65页
    6.3 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市营城子地区红粘土的特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ADINA的胶凝砂砾石坝的渗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