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7-8页 |
1.2.1 国外智能家居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7-8页 |
1.2.2 国内智能家居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8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8-10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 第10-23页 |
2.1 传统智能家居通信系统介绍 | 第10-12页 |
2.1.1 X-10通信系统 | 第10页 |
2.1.2 CEBus通信系统 | 第10-12页 |
2.2 嵌入式ARM处理器结构介绍 | 第12页 |
2.3 无线通信技术 | 第12-20页 |
2.3.1 Bluetooth蓝牙通信技术 | 第13-14页 |
2.3.2 WiFi通信技术 | 第14-15页 |
2.3.3 ZigBee通信技术 | 第15-19页 |
2.3.4 广域通信技术 | 第19-20页 |
2.4 传感器技术 | 第20-21页 |
2.5 JavaWeb技术 | 第21-22页 |
2.6 MySQL数据库技术 | 第2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智能家居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及功能分析 | 第23-28页 |
3.1 智能家居通信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 第23-26页 |
3.1.1 上位机部分设计 | 第24页 |
3.1.2 下位机部分设计 | 第24-26页 |
3.2 智能家居通信系统设计流程 | 第26-27页 |
3.3 能家居通信系统功能性分析 | 第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智能家居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8-40页 |
4.1 ZigBee核心板硬件设计 | 第28-29页 |
4.2 各类传感器模块设计 | 第29-33页 |
4.2.1 光照传感器模块 | 第29-31页 |
4.2.2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 第31页 |
4.2.3 烟雾检测传感器模块 | 第31-32页 |
4.2.4 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模块 | 第32-33页 |
4.2.5 门磁感应传感器模块 | 第33页 |
4.3 各类控制器模块设计 | 第33-34页 |
4.3.1 灯光控制模块 | 第33-34页 |
4.3.2 窗帘控制模块 | 第34页 |
4.4 驱动电路模块设计 | 第34-36页 |
4.4.1 电源模块 | 第34-35页 |
4.4.2 USB转串口模块 | 第35-36页 |
4.5 网关模块硬件设计及控制中心选型 | 第36-39页 |
4.5.1 网关模块硬件设计 | 第36页 |
4.5.2 控制中心选型及相关平台介绍 | 第36-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智能家居通信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0-59页 |
5.1 下位机部分软件设计 | 第40-51页 |
5.1.1 IAREmbeddedWorkbench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40页 |
5.1.2 Z-Stack通信协议栈 | 第40-43页 |
5.1.3 通信帧结构设计 | 第43-44页 |
5.1.4 ZigBee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 第44-47页 |
5.1.5 ZigBee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 第47-48页 |
5.1.6 家居控制中心环境搭建 | 第48-50页 |
5.1.7 家居控制中心软件设计 | 第50-51页 |
5.2 上位机部分软件设计 | 第51-57页 |
5.2.1 云主机家居服务器设计 | 第51-53页 |
5.2.2 移动终端软件设计 | 第53-57页 |
5.3 ZigBee信号与WiFi信号的并存性问题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智能家居通信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第59-65页 |
6.1 测试环境的搭建 | 第59-60页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0-64页 |
6.2.1 ZigBee无线网络测试 | 第60-61页 |
6.2.2 家居控制中心测试 | 第61-62页 |
6.2.3 ZigBee终端节点测试 | 第62-64页 |
6.3 系统分析与评价 | 第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附录一 OSAL框架代码 | 第69-72页 |
附录二 部分传感器数据获取程序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