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3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6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6-7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7-10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第7-9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性 | 第10-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三)论文创新性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解析 | 第13-1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社区治理 | 第13页 |
二、社区治理碎片化 | 第13-14页 |
三、社区整合与耦合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解析 | 第15-18页 |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15-16页 |
二、网络化治理理论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城市社区治理的双面性特征 | 第19-23页 |
一、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效 | 第19-21页 |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阻碍因素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碎片化:城市社会治理的副产品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社区治理碎片化的背景分析 | 第23-25页 |
一、单位制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第23-24页 |
二、社区制时期:社区整合机制的失效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社区治理碎片化的现状及后果 | 第25-29页 |
一、自治与行政难分 | 第26页 |
二、公民利益表达机制不畅 | 第26-27页 |
三、影响居民社区信任感和归属感 | 第27-28页 |
四、加剧社区冲突风险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城市社区治理碎片化的个案分析——以青岛市M社区为例 | 第29-41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治理碎片化的凸显 | 第29-37页 |
一、空间结构的碎片化 | 第29-31页 |
二、权力主体的碎片化 | 第31-32页 |
三、社区参与的碎片化 | 第32-36页 |
四、社区网络的碎片化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城市社区治理碎片化的影响因素 | 第37-41页 |
一、单位制的瓦解及影响 | 第38页 |
二、住房商品化改革及影响 | 第38-39页 |
三、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流动人口增加 | 第39页 |
四、征地拆迁及影响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社区整合:多元组合破解城市社区治理碎片化 | 第41-54页 |
第一节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权力整合 | 第41-46页 |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 | 第41-43页 |
二、回归自治职能,实化社区居委会 | 第43页 |
三、整合社区资源,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 第43-44页 |
四、搭建信息平台,发挥居民自治作用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网格化治理:社区网络整合 | 第46-50页 |
一、打造“五型”网络,实现“六在”目标 | 第46-47页 |
二、明确网格分工,加强网格队伍建设 | 第47-50页 |
三、网格化治理的效用 | 第50页 |
第三节 培育公共精神:社区文化整合 | 第50-54页 |
一、建构互助合作的社区共同体 | 第50-51页 |
二、发挥文化建设的整合力量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