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PEG诱导下钼氧化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4-4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钼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第14-18页
    1.3 钼氧化物的应用第18-20页
        1.3.1 气敏材料第18-19页
        1.3.2 催化材料第19页
        1.3.3 光致发光材料第19-20页
        1.3.4 锂离子电池材料第20页
    1.4 钼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第20-34页
        1.4.1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20-23页
        1.4.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23-28页
        1.4.3 钼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8-34页
    1.5 钼氧化物的制备方法第34-37页
        1.5.1 化学沉淀法第35页
        1.5.2 溶胶-凝胶法第35-36页
        1.5.3 水热法第36-37页
        1.5.4 模板法第37页
    1.6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37-40页
第2章 含钼杂化物制备的前期探索性研究第40-52页
    2.1 前言第40页
    2.2 实验部分第40-42页
        2.2.1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40-41页
        2.2.2 实验方法第41页
        2.2.3 产物分析表征方法第41-4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2.3.1 H_2O_2/Mo配比对钼前驱体存在形态的影响第42-46页
        2.3.2 pH值对钼前驱体存在形态的影响第46-47页
        2.3.3 PEG溶液体系研究第47-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PEG诱导下含钼杂化物的调控制备第52-76页
    3.1 前言第52页
    3.2 实验部分第52-55页
        3.2.1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52-53页
        3.2.2 实验方法第53-54页
        3.2.3 产物分析表征方法第54-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71页
        3.3.1 双氧水和钼的配比对含钼杂化物形貌的影响第55-56页
        3.3.2 搅拌对含钼杂化物形貌的影响第56-57页
        3.3.3 不同聚合物对含钼杂化物形貌的影响第57-58页
        3.3.4 不同钼源对含钼杂化物形貌/组成的影响第58-59页
        3.3.5 反应温度对含钼杂化物形貌/组成的影响第59-61页
        3.3.6 PEG浓度对含钼杂化物形貌/组成/价态的影响第61-68页
        3.3.7 反应时间对含钼杂化物形貌的影响第68-69页
        3.3.8 PEG分子量对含钼杂化物形貌/组成的影响第69-71页
    3.4 PEG对钼氧化物的调控机理研究第71-74页
        3.4.1 反应机理第71-72页
        3.4.2 生长机理第72-74页
    3.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MoO_3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76-98页
    4.1 前言第76页
    4.2 实验部分第76-79页
        4.2.1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76页
        4.2.2 材料制备第76-77页
        4.2.3 产物分析表征方法第77页
        4.2.4 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第77-79页
        4.2.5 电池性能测试第7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9-95页
        4.3.1 PEG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第79-81页
        4.3.2 煅烧温度对产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第81-85页
        4.3.3 煅烧时间对产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第85-86页
        4.3.4 水热法对产物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第86-88页
        4.3.5 MoO_3电化学性能分析第88-95页
    4.4 小结第95-98页
第5章 MoO_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8-116页
    5.1 前言第98页
    5.2 实验部分第98-99页
        5.2.1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98-99页
        5.2.2 材料制备第99页
        5.2.3 产物分析表征方法第99页
        5.2.4 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第99页
        5.2.5 电池性能测试第9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9-114页
        5.3.1 煅烧前后产物物相/形貌分析第100-101页
        5.3.2 MoO_2/C结构分析第101-103页
        5.3.3 MoO_2/C形貌分析第103-105页
        5.3.4 MoO_2/C比表面积分析第105-107页
        5.3.5 MoO_2/C热重分析第107页
        5.3.6 MoO_2/C形成机理第107-108页
        5.3.7 MoO_2/C电化学性能分析第108-114页
    5.4 小结第114-116页
第6章 MoO_2/Mo_2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16-134页
    6.1 前言第116页
    6.2 实验部分第116-117页
        6.2.1 实验试剂与设备第116页
        6.2.2 材料制备第116页
        6.2.3 产物分析表征方法第116页
        6.2.4 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第116页
        6.2.5 电池性能测试第116-11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7-132页
        6.3.1 煅烧温度对产物结构/形貌的影响第117-121页
        6.3.2 MoO_2/Mo_2C/C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分析第121-122页
        6.3.3 MoO_2/Mo_2C/C复合材料的碳含量分析第122-123页
        6.3.4 MoO_2/Mo_2C/C复合材料的XPS分析第123-125页
        6.3.5 MoO_2/Mo_2C/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125-131页
        6.3.6 MoO_2/Mo_2C/C复合材料的储锂机制第131-132页
    6.4 小结第132-13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4-138页
    7.1 结论第134-136页
    7.2 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2页
致谢第152-15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倍聚光光伏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山西省标准化U型渠道流量量测装置测流性能及水力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