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细胞表面展示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1.1 细胞表面展示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1.1.2 细菌细胞表面展示技术 | 第15-17页 |
1.1.3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 | 第17-18页 |
1.1.4 丝状真菌细胞表面展示技术 | 第18页 |
1.2 脂肪酶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2.1 脂肪酶 | 第18-19页 |
1.2.2 脂肪酶的应用 | 第19-22页 |
1.2.3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 第22-23页 |
1.3 非水相体系酶催化 | 第23-25页 |
1.3.1 非水相体系酶催化 | 第23-24页 |
1.3.2 非水相体系酶催化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1.4 酶法手性拆分仲醇 | 第25-28页 |
1.4.1 手性药物 | 第25-26页 |
1.4.2 酶法手性拆分仲醇 | 第26-28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9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30-33页 |
2.1.1 实验菌种 | 第3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0-32页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2-33页 |
2.1.4 实验溶液 | 第3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3-39页 |
2.2.1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全细胞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2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 第34页 |
2.2.3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水解活力的测定 | 第34-35页 |
2.2.4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仲醇动力学拆分体系 | 第35-37页 |
2.2.5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仲醇动力学拆分能力的分析 | 第37-38页 |
2.2.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酶法仲醇动力学拆分体系的建立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3.2.1 乙酸仲酯的化学合成及验证 | 第39-43页 |
3.2.2 酶法仲醇动力学拆分底物和产物的检测方法 | 第43-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黑曲酶表面展示CALB催化特性及其催化仲醇拆分的研究 | 第51-67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66页 |
4.2.1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的表面疏水性 | 第52页 |
4.2.2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对不同碳链长度酯的水解相对活力 | 第52-53页 |
4.2.3 酰基供体对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2-辛醇动力学拆分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4 底物摩尔比对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2-辛醇动力学拆分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5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的添加量对催化2-辛醇动力学拆分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6 水活度对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2-辛醇动力学拆分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7 温度对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2-辛醇动力学拆分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8 溶剂对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2-辛醇动力学拆分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9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2-辛醇动力学拆分的时间进程 | 第61-62页 |
4.2.10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2-辛醇动力学拆分的操作稳定性 | 第62-64页 |
4.2.11 黑曲霉细胞表面展示CALB催化8种仲醇动力学拆分 | 第64-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创新之处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件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