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的路径探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庭审实质化的概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庭审实质化的内涵界定 | 第14-17页 |
一、庭审实质化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庭审实质化与审判中心主义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庭审实质化的法理依据 | 第17-21页 |
一、直接言词原则 | 第17-18页 |
二、传闻证据规则 | 第18-19页 |
三、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原则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庭审虚化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第一节 卷宗中心主义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庭前会议实体化 | 第22-24页 |
第三节 证人出庭率低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刑事裁判决策行政化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刑事庭审模式的类型化选择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刑事庭审模式的类型 | 第27-29页 |
一、中国行政治罪模式 | 第27-28页 |
二、审问式庭审模式 | 第28-29页 |
三、辩论式庭审模式 | 第29页 |
第二节 我国选择刑事庭审实质化道路的必然性 | 第29-34页 |
一、我国刑事庭审观念的转变 | 第30-31页 |
二、我国刑事庭审政策的要求 | 第31-32页 |
三、我国传统庭审文化的厚植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的实现路径 | 第34-41页 |
第一节 确立直接言词审理 | 第34-36页 |
一、转变卷宗审理模式 | 第34-35页 |
二、确立直接言词审理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 | 第36-37页 |
一、庭审法官与参与庭前会议法官相分离 | 第36-37页 |
二、严格限定庭前会议审查事项范围 | 第37页 |
三、明确庭前会议效力 | 第37页 |
第三节 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 第37-39页 |
一、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 第37-38页 |
二、明确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 | 第38页 |
三、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强化合议庭的功能 | 第39-41页 |
一、确保合议庭当庭裁判 | 第39-40页 |
二、确保合议庭自主裁判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件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