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湿地土壤温室气体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 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1 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进展 | 第18页 |
1.3.2 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6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2.2 气候特征 | 第23页 |
2.3 水文特征 | 第23页 |
2.4 土壤特征 | 第23页 |
2.5 植被特征 | 第23-24页 |
2.6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6-36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3.2 样地设置 | 第26-29页 |
3.3 样品与数据的采集 | 第29-31页 |
3.3.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9页 |
3.3.2 甲烷气体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9-30页 |
3.3.3 二氧化碳排放的数据采集 | 第30页 |
3.3.4 红树林群落内凋落物采集 | 第30-31页 |
3.3.5 红树林群落内凋落物分解速率数据采集 | 第31页 |
3.4 主要分析测定方法 | 第31-34页 |
3.4.1 甲烷通量测定 | 第31页 |
3.4.2 二氧化碳通量测定 | 第31-32页 |
3.4.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32-34页 |
3.4.4 土壤理化性质采用常规方法测定 | 第34页 |
3.5 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3.5.1 土壤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 | 第34页 |
3.5.2 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红树林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年变化规律 | 第36-66页 |
4.1 研究结果 | 第36-47页 |
4.1.1 红树林湿地土壤CO_2排放年变化规律 | 第36-40页 |
4.1.2 不同红树林群落湿地土壤CO_2排放全年动态变化 | 第40-46页 |
4.1.3 红树林土壤不同处理下CO_2排放通量年变化 | 第46-47页 |
4.2 红树林土壤CO_2排放年变化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 第47-62页 |
4.2.1 红树林土壤CO_2排放年变化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4.2.2 红树林土壤CO_2排放年变化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4.2.3 红树林土壤CO_2排放年变化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9页 |
4.2.4 红树林土壤CO_2排放年变化与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4.2.5 人工林、天然林、滩涂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4.3 小结 | 第62-66页 |
第五章 红树林土壤甲烷排放年变化规律 | 第66-90页 |
5.1 研究结果 | 第66-78页 |
5.1.1 红树林湿地土壤CH_4排放年变化规律 | 第66-69页 |
5.1.2 不同红树林群落湿地土壤CH_4排放全年动态变化 | 第69-77页 |
5.1.3 红树林土壤不同处理下CH_4排放通量年变化 | 第77-78页 |
5.2 红树林土壤CH_4排放年变化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 第78-88页 |
5.2.1 红树林土壤CH_4排放年变化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81-83页 |
5.2.2 红树林土壤CH_4排放年变化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83-86页 |
5.2.3 人工林、天然林、滩涂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对比分析 | 第86-88页 |
5.3 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第90-100页 |
6.1 二氧化碳排放规律与讨论 | 第90-92页 |
6.2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甲烷排放规律与讨论 | 第92-95页 |
6.3 影响红树林土壤CO_2排放的因子讨论 | 第95-97页 |
6.4 影响红树林土壤CH_4排放的因子讨论 | 第97-98页 |
6.5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98-100页 |
6.5.1 不足之处 | 第98页 |
6.5.2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