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矿区交通位置 | 第10-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激发极化法(IP)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高频大地电磁法(EH4)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矿区地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4 矿区物化探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工作量 | 第16-17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9-30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6页 |
2.1.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 第19-20页 |
2.1.2 区域构造 | 第20-22页 |
2.1.3 区域地层 | 第22-25页 |
2.1.4 区域岩浆作用 | 第25-26页 |
2.1.5 区域变质作用 | 第26页 |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6-28页 |
2.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 第26-27页 |
2.2.2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 第27-28页 |
2.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勘查区地质特征 | 第30-35页 |
3.1 地层 | 第30-31页 |
3.2 构造 | 第31页 |
3.3 岩浆作用 | 第31-32页 |
3.4 变质作用 | 第32页 |
3.5 围岩蚀变 | 第32页 |
3.6 矿体特征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 第35-40页 |
4.1 测地工作 | 第35-37页 |
4.1.1 磁坐偏角 | 第35页 |
4.1.2 仪器 | 第35-36页 |
4.1.3 质量评述 | 第36-37页 |
4.2 激发极化法 | 第37页 |
4.2.1 仪器 | 第37页 |
4.2.2 质量评述 | 第37页 |
4.3 高频大地电磁法 | 第37-38页 |
4.3.1 仪器 | 第37-38页 |
4.3.2 质量评述 | 第38页 |
4.4 岩(矿)石标本参数 | 第38-40页 |
4.4.1 标本采集及测定 | 第38页 |
4.4.2 质量评述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地球物理特征 | 第40-47页 |
5.1 磁性特征 | 第40-42页 |
5.2 电性特征 | 第42-44页 |
5.3 放射性特征 | 第44-46页 |
5.4 密度特征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异常推断解释 | 第47-83页 |
6.1 IP异常推断解释 | 第47-52页 |
6.1.1 IP数据处理及异常下限确定 | 第47-48页 |
6.1.2 IP异常分类原则 | 第48-49页 |
6.1.3 IP异常推断解释 | 第49-52页 |
6.2 EH4异常推断解释 | 第52-72页 |
6.2.1 异常下限确定 | 第52-53页 |
6.2.2 IMAGEM反演 | 第53-54页 |
6.2.3 静态效应简述 | 第54-55页 |
6.2.4 静态效应压制 | 第55-63页 |
6.2.5 EH4异常分类原则 | 第63-64页 |
6.2.6 X方向异常推断解释 | 第64-68页 |
6.2.7 Y方向异常推断解释 | 第68-72页 |
6.3 异常模型 | 第72-73页 |
6.4 靶区优选 | 第73-8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8-89页 |
附录B matlab程序 | 第89-90页 |
附录B-Ⅰ IP趋势分析 | 第89-90页 |
附录B-Ⅱ 小波变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