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 | 第10-11页 |
1.1.2 全球变暖下的草地生态系统 | 第11页 |
1.1.3 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草地温室气体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科学问题 | 第13-15页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2.2.1 实验地概况 | 第15-16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16页 |
2.2.3 采样及样品分析 | 第16-18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三.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19-32页 |
3.1 实验结果 | 第19-29页 |
3.1.1 测定期间气温与降水 | 第19-20页 |
3.1.2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 第20-21页 |
3.1.3 不同利用方式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 第21-25页 |
3.1.4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趋势及其季节动态 | 第25-26页 |
3.1.5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 第26-27页 |
3.1.6 草地温室气体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27-29页 |
3.2 讨论与结论 | 第29-32页 |
3.2.1 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环境因子 | 第29页 |
3.2.2 不同利用方式下的草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 | 第29-32页 |
四.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 | 第32-37页 |
4.1 实验结果 | 第32-35页 |
4.1.1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4.1.2 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4-35页 |
4.2 讨论与结论 | 第35-37页 |
五.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微生物学机制..甲烷排放与甲烷氧化菌案例研究 | 第37-41页 |
5.1 前言 | 第37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5.2.1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甲烷氧化菌的影响 | 第37-38页 |
5.2.2 草地甲烷氧化菌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8-40页 |
5.3 讨论与结论 | 第40-41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41-4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