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不同草地利用方式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温室气体通量和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第10-11页
        1.1.2 全球变暖下的草地生态系统第11页
        1.1.3 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第11-12页
    1.2 国内外草地温室气体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和科学问题第13-15页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9页
    2.1 研究内容第15页
    2.2 研究方法第15-19页
        2.2.1 实验地概况第15-16页
        2.2.2 实验设计第16页
        2.2.3 采样及样品分析第16-18页
        2.2.4 数据分析第18-19页
三.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第19-32页
    3.1 实验结果第19-29页
        3.1.1 测定期间气温与降水第19-20页
        3.1.2 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第20-21页
        3.1.3 不同利用方式对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第21-25页
        3.1.4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趋势及其季节动态第25-26页
        3.1.5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第26-27页
        3.1.6 草地温室气体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27-29页
    3.2 讨论与结论第29-32页
        3.2.1 不同利用方式下的环境因子第29页
        3.2.2 不同利用方式下的草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第29-32页
四.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第32-37页
    4.1 实验结果第32-35页
        4.1.1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第32-34页
        4.1.2 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4-35页
    4.2 讨论与结论第35-37页
五.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微生物学机制..甲烷排放与甲烷氧化菌案例研究第37-41页
    5.1 前言第37页
    5.2 实验结果第37-40页
        5.2.1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甲烷氧化菌的影响第37-38页
        5.2.2 草地甲烷氧化菌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8-40页
    5.3 讨论与结论第40-41页
六.结论与展望第41-43页
    6.1 主要结论第41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41-42页
    6.3 研究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牛无角基因型鉴定与编辑研究
下一篇: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对羊草+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