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壳聚糖/TiO2多功能复合介质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重金属废水处理——生物吸附法第15-17页
        1.2.1 壳聚糖简介第16页
        1.2.2 壳聚糖改性第16-17页
    1.3 有机废水处理——高级氧化法第17-22页
        1.3.1 化学氧化法第18页
        1.3.2 电化学氧化法第18-19页
        1.3.3 芬顿法第19-20页
        1.3.4 光催化法第20-22页
    1.4 壳聚糖/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第22-24页
        1.4.1 壳聚糖/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2-23页
        1.4.2 壳聚糖/TiO_2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3-24页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第24-27页
        1.5.1 立题依据第24-25页
        1.5.2 研究思路第25-27页
第二章 共混式壳聚糖/TiO_2复合介质的研究第27-49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2页
        2.2.1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2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2.3 壳聚糖/TiO_2分子印迹树脂的制备第29页
        2.2.4 壳聚糖/TiO_2/Fe_3O_4磁球的制备第29-30页
        2.2.5 壳聚糖/TiO_2/聚内烯纤维膜的制备第30页
        2.2.6 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第30-31页
        2.2.7 Cu~(2+)吸附实验第31页
        2.2.8 降解AMP实验第31页
        2.2.9 SEM表征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8页
        2.3.1 壳聚糖/TiO_2分子印迹树脂的性能研究第32-33页
        2.3.2 壳聚糖/TiO_2/Fe_3O_4磁性微球的性能研究第33-42页
        2.3.3 壳聚糖/TiO_2/聚丙烯纤维膜的性能研究第42-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接枝式膜状TiO_2/壳聚糖复合介质(TCP)的研究第49-63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3.2.1 实验试剂第49-50页
        3.2.2 实验仪器第50页
        3.2.3 接枝TCP膜的制备第50页
        3.2.4 表征分析第50-51页
        3.2.5 降解过程的优化及膜性能研究第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61页
        3.3.1 接枝TCP膜相关表征第51-54页
        3.3.2 不同初始浓度对AMP降解的影响第54-55页
        3.3.3 不同pH对AMP降解的影响第55-56页
        3.3.4 不同金属离子对AMP降解的影响第56-58页
        3.3.5 不同光照强度对AMP降解的影响第58页
        3.3.6 不同光照的动态降解考察第58-60页
        3.3.7 TCP复合膜重复利用特性研究第60-61页
    3.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改性接枝式膜状Ag_2O/TiO_2/壳聚糖复合介质(ATCP)的研究第63-87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4.2.1 实验试剂第63-64页
        4.2.2 实验仪器第64页
        4.2.3 ATCP的制备第64-65页
        4.2.4 表征分析第65页
        4.2.5 降解氨苄青霉素的特性研究第65页
        4.2.6 降解甲基橙特性研究第65页
        4.2.7 抗菌性能研究第65-66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6-84页
        4.3.1 接枝ATCP膜相关表征第66-72页
        4.3.2 可见光光强测定第72页
        4.3.3 降解氨苄青霉素特性研究第72-77页
        4.3.4 降解甲基橙特性研究第77-80页
        4.3.5 降解机理探讨第80-81页
        4.3.6 抗菌性能研究第81-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5.1 结论第87-88页
    5.2 建议与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致谢第95-97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99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9-100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齿形微气泡发生装置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企业低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需求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