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平路的保护性规划及其建筑的综合性整治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范围 | 第11-13页 |
1.2.1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3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3-15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2 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概况 | 第15-22页 |
1.4.1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4.2 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与再造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1.4.3 福州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1.5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 第22-2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5.3 文章框架 | 第24-25页 |
第2章 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中平路背景研究 | 第25-40页 |
2.1 福州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 第25-27页 |
2.1.1 地理环境 | 第25页 |
2.1.2 历史沿革 | 第25-27页 |
2.2 福州的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 | 第27-31页 |
2.2.1 远古至晋朝时期的福州 | 第27页 |
2.2.2 唐宋时期的福州 | 第27-28页 |
2.2.3 明清时期的福州 | 第28-29页 |
2.2.4 民国时期的福州 | 第29-30页 |
2.2.5 新中国的福州 | 第30-31页 |
2.3 福州市历史街区分布概况 | 第31-37页 |
2.3.1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 | 第31-32页 |
2.3.2 朱紫坊历史街区 | 第32-34页 |
2.3.3 上下杭历史街区概况 | 第34-37页 |
2.4 中平路历史地段概况 | 第37-40页 |
2.4.1 地域范围 | 第37-38页 |
2.4.2 建设历史 | 第38页 |
2.4.3 现状分析 | 第38-39页 |
2.4.4 业态变迁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第3章 中平路的街巷保护性规划设计 | 第40-65页 |
3.1 中平路地段的整体风貌 | 第41-47页 |
3.1.1 街巷风貌 | 第41-44页 |
3.1.2 建筑风貌 | 第44-46页 |
3.1.3 景观风貌 | 第46-47页 |
3.2 中平路地段的街道空间 | 第47-53页 |
3.2.1 街道空间的现状 | 第47-48页 |
3.2.2 道路交通的梳理 | 第48-51页 |
3.2.3 街道尺度的控制 | 第51-53页 |
3.3 中平路段环境景观 | 第53-60页 |
3.3.1 中平路段环境景观现状 | 第53-56页 |
3.3.2 中平路段景观保育 | 第56-57页 |
3.3.3 中平路段景观再造 | 第57-60页 |
3.4 人文风貌与业态 | 第60-62页 |
3.4.1 建设历史的延续 | 第60-61页 |
3.4.2 文化特色的继承 | 第61页 |
3.4.3 业态现状的协调 | 第61-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4章 中平路历史建筑的综合性整治 | 第65-79页 |
4.1 历史街区内建筑的分类与整治 | 第65-67页 |
4.1.1 历史街区建筑的分类方法 | 第65-66页 |
4.1.2 历史建筑的整治方法 | 第66-67页 |
4.2 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修复 | 第67-70页 |
4.2.1 真实性修复方法 | 第67页 |
4.2.2 文物建筑黄培松故居的真实性修复 | 第67-70页 |
4.3 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 | 第70-73页 |
4.3.1 保护性改造方法 | 第70-71页 |
4.3.2 浣花庄西菜馆实例分析 | 第71-73页 |
4.4 新建建筑的延续性设计 | 第73-76页 |
4.4.1 延续性设计方法 | 第73-74页 |
4.4.2 中平公寓实例分析 | 第74-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5章 结语 | 第79-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鸣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