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

梁家构造带天然气开发潜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0.3 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2-16页
    1.1 区域构造背景第12-14页
        1.1.1 区域构造发育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13-14页
    1.2 层序划分第14-16页
第二章 天然气富集规律第16-29页
    2.1 烃源岩发育特征第16-20页
        2.1.1 万昌组泥岩生烃潜力分析第16-18页
        2.1.2 双阳组泥岩烃源岩特征第18-19页
        2.1.3 奢岭组泥岩烃源岩特征第19页
        2.1.4 永吉组泥岩烃源岩特征第19-20页
    2.2 储层发育特征第20页
    2.3 盖层发育特征第20-21页
    2.4 生储盖组合形式第21-22页
    2.5 成藏规律第22-23页
        2.5.1 充足的油气源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第22页
        2.5.2 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是成藏的必要条件第22页
        2.5.3 一定规模的储集空间和配套的储盖组合是油气成藏的保证第22页
        2.5.4 成藏模式第22-23页
    2.6 昌36区块精细解剖第23-29页
        2.6.1 有利的构造位置是形成气藏的主要因素第24-25页
        2.6.2 沟通烃源的断层是气藏成藏关键第25页
        2.6.3 合理的砂地比是形成气藏的重要因素第25页
        2.6.4 气水关系明确,主要受到构造控制第25-29页
第三章 产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研究第29-44页
    3.1 生产动态特征分类第29页
    3.2 不同类型生产动态井分析第29-44页
        3.2.1 第一类生产曲线动态特征分析第29-34页
        3.2.2 第二类生产曲线动态特征分析第34-38页
        3.2.3 第三类生产曲线动态特征分析第38-41页
        3.2.4 第四类生产曲线动态特征分析第41-44页
第四章 气井出水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第44-59页
    4.1 气井出水类型判别第44-45页
    4.2 气井出水原因分析第45-51页
        4.2.1 典型单井出水原因分析第45-51页
        4.2.2 出水原因小结第51页
    4.3 治理措施研究第51-59页
        4.3.1 有水气藏治水现状第51-58页
        4.3.2 梁家构造带治水措施研究第58-59页
第五章 老井潜力研究第59-70页
    5.1 研究区油气预测方法确定第59-63页
        5.1.1 测井数据处理第59-60页
        5.1.2 油气识别模板第60-63页
    5.2 油气综合识别及挖潜方向第63-66页
    5.3 气层识别对比及挖潜方向第66-70页
第六章 天然气开发潜力研究第70-84页
    6.1 储量估算第70-74页
        6.1.1 储量计算公式第70页
        6.1.2 储量计算单元第70页
        6.1.3 储量计算参数第70页
        6.1.4 储量计算结果第70-74页
    6.2 动态储量评价第74-78页
        6.2.1 已采井单井单层储量及控制半径评价第74-77页
        6.2.2 在产井单井控制储量分析第77-78页
        6.2.3 天然气开采潜力分析第78页
    6.3 井位建议第78-84页
        6.3.1 老井复查试气第78-81页
        6.3.2 新钻井建议第81-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致谢第89-90页
详细论文摘要第90-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杆泵井反转机理研究及风险防范
下一篇:朝阳沟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