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2. 个案分析法 | 第13页 |
3. 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四)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五)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页 |
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一)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2.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 | 第16-17页 |
3. 积极老龄化理论 | 第17-18页 |
(二) 社会企业的相关研究 | 第18-23页 |
1. 社会企业的起源 | 第18-19页 |
2. 社会企业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 第19-23页 |
(三) 我国养老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23-30页 |
1. 社区居家养老 | 第23-24页 |
2. 公办机构养老 | 第24-25页 |
3. 养老型社会企业养老 | 第25-30页 |
三、典型国家养老型社会企业的发展和经验借鉴 | 第30-36页 |
(一) 国外养老型社会企业的发展 | 第30页 |
(二) 典型国家养老型社会企业的经验借鉴 | 第30-35页 |
1. 英国 | 第30-32页 |
2. 美国 | 第32-34页 |
3. 韩国 | 第34-35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四、我国养老型社会企业的比较分析 | 第36-44页 |
(一) 公办机构、社区居家及社会企业养老之间的比较 | 第36-39页 |
1. 三种养老模式政策、法规比较 | 第36-37页 |
2. 三种养老模式管理、服务人员比较 | 第37页 |
3. 三种养老模式服务对象比较 | 第37-38页 |
4. 三种养老模式资金来源比较 | 第38-39页 |
(二) 我国养老型社会企业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 | 第39-43页 |
1. 目前我国养老型社会企业发展现状 | 第39页 |
2. 我国养老型社会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39-43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五、我国养老型社会企业的出路 | 第44-46页 |
(一) 打破现有的法律制度,给予社会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分配 | 第44页 |
(二) 参与多种经营模式,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发展 | 第44-45页 |
(三) 加大政府对养老型社会企业服务的购买力度 | 第45页 |
(四) 提高养老型社会企业运营能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