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1页 |
1.3.2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1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 | 第13-30页 |
2.1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概述 | 第13-21页 |
2.1.1 工程造价的含义 | 第13页 |
2.1.2 工程造价的构成分析 | 第13-16页 |
2.1.3 工程造价的计价特点 | 第16-18页 |
2.1.4 不同计价阶段的工程造价分析 | 第18-21页 |
2.2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1-26页 |
2.2.1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的表示方法 | 第22页 |
2.2.2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2-26页 |
2.3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2.4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实施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3 基于熵-灰理论的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7页 |
3.1 熵理论 | 第30-32页 |
3.2 灰色理论 | 第32-33页 |
3.3 熵-灰理论 | 第33-35页 |
3.3.1 灰熵 | 第33-34页 |
3.3.2 灰关联系数的分布映射 | 第34页 |
3.3.3 灰关联熵 | 第34页 |
3.3.4 熵关联度 | 第34-35页 |
3.4 基于熵-灰理论的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过程 | 第35-37页 |
3.4.1 原始资料的选取 | 第35页 |
3.4.2 灰色关联系数和分布映射的计算 | 第35-36页 |
3.4.3 计算比较列的灰关联熵 H(R_j)和熵关联度 Er(X_j) | 第36页 |
3.4.4 确定灰关联序 | 第36-37页 |
4 实例分析 | 第37-64页 |
4.1 工程实例 | 第37-58页 |
4.1.1 工程实例一:1 | 第37-39页 |
4.1.2 工程实例二:2 | 第39-41页 |
4.1.3 工程实例三:3 | 第41-45页 |
4.1.4 工程实例四:4 | 第45-49页 |
4.1.5 工程实例五:学生食堂 | 第49-53页 |
4.1.6 工程实例六:教学楼 | 第53-58页 |
4.2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 第58-60页 |
4.3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造价变化分析与评价 | 第60-64页 |
5 针对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提出对策及建议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