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和项目依托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其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电子商务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 | 第18-22页 |
·电子商务的发展 | 第18-19页 |
·支付方式的变迁 | 第19-21页 |
·第三方支付平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系统实现相关技术难点 | 第22-32页 |
·MVC 设计模式 | 第22-23页 |
·事务流与业务流 | 第23-24页 |
·面向切面的编程(AOP) | 第24-26页 |
·控制翻转模式(IoC) | 第26页 |
·常用的框架 | 第26-29页 |
·Struts2 框架 | 第27-28页 |
·Spring 框架 | 第28页 |
·Hibernate 框架 | 第28-29页 |
·CXF 框架 | 第29页 |
·风险管理 | 第29-30页 |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介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性分析 | 第32-50页 |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分析 | 第32-36页 |
·B2C 支付流程 | 第33-34页 |
·B2B 清算流程 | 第34-36页 |
·辅助功能业务分析 | 第36页 |
·安全事务流分析 | 第36-38页 |
·从信息交互的角度 | 第37-38页 |
·从访问控制的角度 | 第38页 |
·软件漏洞分析 | 第38-39页 |
·软件安全技术分析 | 第39-40页 |
·通信相关的安全技术 | 第39-40页 |
·系统访问控制相关安全分析 | 第40页 |
·弹性访问控制的设计需求 | 第40-44页 |
·RBAC 模型 | 第40-42页 |
·访问控制列表 | 第42页 |
·理论来源 | 第42-44页 |
·使用ACL 增强RBAC 模型的访问控制粒度 | 第44-4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4页 |
·访问控制粒度 | 第44-45页 |
·RBAC 模型的不足 | 第45页 |
·解决方案 | 第45-46页 |
·软件模块主动服务模式 | 第46-47页 |
·《基本要求》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性设计 | 第50-62页 |
·系统软件设计目标 | 第50页 |
·系统软件相关安全性设计 | 第50-56页 |
·系统的软件组织结构 | 第52-54页 |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设计 | 第54-56页 |
·其它的安全注意事项 | 第56页 |
·系统网络结构安全性设计 | 第56-62页 |
·系统网络结构 | 第57-58页 |
·828 企业级安全计入安全模式设计 | 第58-59页 |
·银行支付网关系统安全接入模式 | 第59-62页 |
第六章 系统的详细实现 | 第62-72页 |
·B2C 商户端实现 | 第62-64页 |
·B2B 客户端交易协议的实现 | 第64-67页 |
·交易的结构 | 第64页 |
·交易的加密模块(服务端认证客户端) | 第64-65页 |
·交易的示例 | 第65-67页 |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模块实现 | 第67-69页 |
·视图层 | 第67-68页 |
·业务层 | 第68-69页 |
·J2EE 容器的SSL 双向验证 | 第69-7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前期工作总结 | 第72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CXF 双向验证测试配置(依附于Spri1192.5)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