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多电平逆变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1-13页 |
1.3 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 第13-16页 |
1.4 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 | 第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新型的两电平SVPWM控制技术 | 第19-45页 |
2.1 两电平逆变器电路拓扑结构 | 第19页 |
2.2 两电平SVPWM控制原理与方法 | 第19-22页 |
2.2.1 逆变器的八种开关状态 | 第19-20页 |
2.2.2 逆变器各开关状态的输出电压值 | 第20-21页 |
2.2.3 Clarke变换 | 第21-22页 |
2.3 对称调制模式和算法 | 第22-27页 |
2.3.1 对称调制模式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2.3.2 确定参考矢量在空间中的扇区 | 第22-23页 |
2.3.3 相关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 | 第23-25页 |
2.3.4 是否过调制判断 | 第25页 |
2.3.5 计算波形的占空比 | 第25-26页 |
2.3.6 基本电压矢量作用次序 | 第26-27页 |
2.4 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 | 第27-37页 |
2.4.1 Matlab/simulink概述 | 第27-29页 |
2.4.2 仿真模块及输出波形图 | 第29-37页 |
2.5 两电平新算法 | 第37-39页 |
2.5.1 两电平扇区的划分 | 第37页 |
2.5.2 相关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 | 第37-39页 |
2.6 仿真验证 | 第39-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三电平SVPWM控制技术 | 第45-59页 |
3.1 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逆变器 | 第45-48页 |
3.2 三电平SVPWM矢量分解算法 | 第48-52页 |
3.2.1 扇区的划分与判断 | 第48-49页 |
3.2.2 电压矢量的修正 | 第49-50页 |
3.2.3 矢量作用时间及波形占空比的计算 | 第50-51页 |
3.2.4 两电平SVPWM波形到三电平SVPWM波形的回归 | 第51-52页 |
3.2.5 将基本状态矢量转化为开关状态矢量 | 第52页 |
3.3 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52-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一种新型的SVPWM控制算法 | 第59-65页 |
4.1 三电平新算法 | 第59-61页 |
4.1.1 三电平扇区划分 | 第59页 |
4.1.2 将参考矢量变换到第一小扇区内 | 第59-61页 |
4.2 仿真验证 | 第61-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三电平SVPWM的PMSM闭环矢量控制系统 | 第65-77页 |
5.1 同步电动机的概述 | 第65-66页 |
5.2 永磁材料的发展概况 | 第66-67页 |
5.3 电机性能与永磁材料之间的关系 | 第67页 |
5.4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构成 | 第67-68页 |
5.5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68-71页 |
5.6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策略 | 第71-73页 |
5.7 仿真验证 | 第73-7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