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WSN的概念和特征 | 第10-11页 |
1.2. WSN的体系结构 | 第11-13页 |
1.2.1. 网络结构 | 第11-12页 |
1.2.2. 节点结构 | 第12页 |
1.2.3. 协议栈 | 第12-13页 |
1.3. WSN的关键技术 | 第13-15页 |
1.4. WSN的应用案例 | 第15-16页 |
1.5. WSN的发展与现状 | 第16-18页 |
1.5.1. 发展历史 | 第16页 |
1.5.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6.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8-19页 |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9页 |
1.7.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7.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页 |
1.8. 章节总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背景知识 | 第20-28页 |
2.1. LEACH协议 | 第20-21页 |
2.2. 能耗模型 | 第21-22页 |
2.3. WRP | 第22-23页 |
2.4. 最小生成树 | 第23-24页 |
2.4.1. Prim算法 | 第23-24页 |
2.5. 旅行商问题 | 第24-25页 |
2.5.1. 满足三角不等式的旅行商的近似求解 | 第24-25页 |
2.6. 移动基站的相关知识 | 第25-27页 |
2.6.1. 移动基站的移动模式 | 第25-26页 |
2.6.2. 移动基站的移动速度 | 第26页 |
2.6.3. 基于移动基站的数据采集策略 | 第26-27页 |
2.6.4. 移动基站的隐含假设 | 第27页 |
2.7. 章节总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一种基于节点邻域能量分布的WSN分簇协议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相关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3.3. 问题描述 | 第29页 |
3.4. 网络模型 | 第29-30页 |
3.5. 定义和假设 | 第30页 |
3.6. WSN分簇协议设计 | 第30-35页 |
3.6.1. 网络启动 | 第30页 |
3.6.2. 簇首的初选 | 第30-32页 |
3.6.3. 簇首的优化 | 第32-33页 |
3.6.4. 分簇的形成 | 第33页 |
3.6.5. 数据传输 | 第33页 |
3.6.6. 流程图 | 第33-35页 |
3.7. 仿真与结果 | 第35-37页 |
3.8. 章节总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移动基站的WSN负载平衡数据收集协议 | 第38-59页 |
4.1. 引言 | 第38-39页 |
4.2. 相关研究进展 | 第39-41页 |
4.3. 问题描述 | 第41页 |
4.4. 网络模型 | 第41页 |
4.5. 定义和假设 | 第41页 |
4.6.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移动基站数据收集协议 | 第41-47页 |
4.6.1. 网络启动 | 第41-42页 |
4.6.2. 簇首选举 | 第42页 |
4.6.3. 构建基于最小生成树的簇首先序遍历序列 | 第42-43页 |
4.6.4. 基于簇首能量成簇 | 第43-44页 |
4.6.5. 加入分簇 | 第44-45页 |
4.6.6. 收集数据 | 第45页 |
4.6.7. 流程图 | 第45-47页 |
4.7. 仿真与结果 | 第47-50页 |
4.8. 移动基站旅程受限条件下的WSN收据收集协议 | 第50-55页 |
4.8.1. 网络启动 | 第50页 |
4.8.2. 簇首选举 | 第50页 |
4.8.3. 规划路径 | 第50-52页 |
4.8.4. 分簇重构 | 第52-53页 |
4.8.5. 收集数据 | 第53页 |
4.8.6. 流程图 | 第53-55页 |
4.9. 仿真与结果 | 第55-58页 |
4.10. 章节总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