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中配角在叙事中的作用--以皮克斯动画电影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配角在动画电影中的表现形式 | 第13-19页 |
1.1 有规律的配角角色模式 | 第13-16页 |
1.1.1 迪士尼与皮克斯的关系 | 第13-14页 |
1.1.2 配角与主角搭配形式 | 第14-16页 |
1.2. 配角在剧中叙事的作用 | 第16-19页 |
1.2.1 不同时期配角滑稽幽默形象的塑造 | 第16-18页 |
1.2.2 配角的陪伴引导作用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配角形象的塑造 | 第19-28页 |
2.1 配角的形象的塑造 | 第19-22页 |
2.1.1 配角的形象的外部形象塑造 | 第20-21页 |
2.1.2 配角形象的内在性格塑造 | 第21-22页 |
2.1.3 配角形象与剧情内容的统一性 | 第22页 |
2.2 配角动作的表现作用 | 第22-25页 |
2.2.1 配角角色动作设计的方式 | 第23页 |
2.2.2 配角性格的动作的表现方式 | 第23-24页 |
2.2.3 配角角色动作设计的非统一性作用 | 第24-25页 |
2.3 配角在剧情中具有结构符号的特征 | 第25-28页 |
2.3.1 配角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第25-26页 |
2.3.2 配角是剧情信息的发送者或接受者 | 第26-27页 |
2.2.3 协助者与阻碍者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配角在动画电影中的功能和特征 | 第28-35页 |
3.1 配角人物的特征 | 第28-30页 |
3.1.1 早期动画电影中配角的特点 | 第28-29页 |
3.1.2 逐渐丰满的配角角色 | 第29-30页 |
3.1.3 简单与复杂性格的配角形象塑造 | 第30页 |
3.2 配角的功能类型 | 第30-33页 |
3.2.1 助手型配角形象 | 第31页 |
3.2.2 自主型配角形象 | 第31-32页 |
3.2.3 混合型配角形象 | 第32-33页 |
3.3 配角形象的特征 | 第33-35页 |
3.3.1 二维配角角色设计特征 | 第33-34页 |
3.3.2 三维配角角色设计特征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配角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 第35-44页 |
4.1 动画中的情节 | 第36-39页 |
4.1.1 配角在情节中作用 | 第36-37页 |
4.1.2 喜剧风格的动画情节 | 第37-39页 |
4.1.3 拟人化的情节特征凸显 | 第39页 |
4.2 配角形象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 第39-41页 |
4.2.1 传统动画中配角角色的特征 | 第40页 |
4.2.2 三维动画的配角角色的特征 | 第40-41页 |
4.3 配角在中情节的链接作用 | 第41-44页 |
4.3.1 在戏剧中起串联结构的作用 | 第42页 |
4.3.2 配角在情节中串联作用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 第44-52页 |
5.1 内外交织的信息传递 | 第44-47页 |
5.1.1 预先信息的暗示 | 第45页 |
5.1.2 角色与观众的知悉关系 | 第45-46页 |
5.1.3 配角视角的信息传递方式 | 第46-47页 |
5.2 配角语言的信息功能 | 第47-52页 |
5.2.1 配角通过语言来刻画性格 | 第47-48页 |
5.2.2 配角语言的信息交流 | 第48-49页 |
5.2.3 动画配角造型语言的信息传递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