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 | 第13-16页 |
1.2.1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 第13页 |
1.2.2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 | 第13-14页 |
1.2.3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14-16页 |
1.3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研究 | 第16-21页 |
1.3.1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研究 | 第16-20页 |
1.3.2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研究 | 第20-21页 |
1.4 熵权集对分析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 第21-23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23-26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6.3 预期成果 | 第24-25页 |
1.6.4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2章 材料及方法 | 第26-35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31页 |
2.1.1 白云湖地理位置 | 第26-27页 |
2.1.2 白云湖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2.1.3 白云湖周边环境 | 第28-29页 |
2.1.4 白云湖人工设施布置情况 | 第29-31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31-34页 |
2.2.1 白云湖取样点布设 | 第31-32页 |
2.2.2 白云湖水质监测 | 第32-33页 |
2.2.3 白云湖生物监测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熵权集对分析模型 | 第35-40页 |
3.1 集对分析理论 | 第35-37页 |
3.1.1 集对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3.1.2 集对分析的特点 | 第36-37页 |
3.2 熵理论 | 第37-39页 |
3.2.1 熵理论的发展 | 第37页 |
3.2.2 熵权的定义 | 第37-38页 |
3.2.3 熵权的性质 | 第38-39页 |
3.3 熵权集对分析模型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熵权集对分析模型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 | 第40-60页 |
4.1 基于熵权集对分析模型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思路 | 第40-41页 |
4.2 基于熵权集对分析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 第41-44页 |
4.2.1 构建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4.2.2 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模型 | 第43-44页 |
4.3 熵权集对分析模型在白云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 第44-48页 |
4.3.1 评价指标实测值 | 第44-45页 |
4.3.2 熵权集对分析模型的应用 | 第45-48页 |
4.4 传统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 第48-51页 |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8-49页 |
4.4.2 物元分析模型 | 第49-51页 |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1-59页 |
4.5.1 评价结果 | 第51-56页 |
4.5.2 讨论 | 第56-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