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弱磁测量的意义及应用领域 | 第13-15页 |
| ·磁通门测量弱磁信号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磁通门测量弱磁信号技术 | 第15-16页 |
| ·弱磁测量的研究现状及面临问题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基于磁通门的低频弱磁测量系统 | 第17页 |
| ·主要创新点与应用领域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磁通门技术概述 | 第19-32页 |
| ·磁通门探头数学模型与参数分析 | 第19-27页 |
| ·基本磁通门探头数学模型与分析 | 第19-21页 |
| ·实用磁通门探头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磁通门探头输出信号与环境磁场强度关系 | 第22-25页 |
| ·聚退磁效应对输出感生电动势二次谐波分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磁通门探头参数分析 | 第26-27页 |
| ·磁通门系统技术特点与性能指标 | 第27-28页 |
| ·磁通门系统的矢量响应性 | 第27页 |
| ·分辨率极限与弱磁场测量 | 第27-28页 |
| ·信号稳定度与频带宽限 | 第28页 |
| ·磁通门系统的测量范围 | 第28页 |
| ·常见的磁通门探头噪声 | 第28-30页 |
| ·磁通门探头噪声成因理论 | 第28-30页 |
| ·磁通门探头测量弱磁场噪声的统计特征 | 第30页 |
| ·磁通门探头的结构设计与工艺调试技术 | 第30-32页 |
| ·降噪与抗噪措施 | 第30-31页 |
| ·二次谐波法磁通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弱磁环境的设计与建立 | 第32-40页 |
| ·弱磁环境建立的必要性 | 第32页 |
| ·本文所讨论的弱磁定义范围 | 第32页 |
| ·磁环境与抗干扰措施 | 第32页 |
| ·基于三维亥姆霍兹线圈的动态稳恒弱磁环境建立 | 第32-38页 |
| ·三维亥姆霍兹线圈磁场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 ·基于PID原理的闭环动态稳恒弱磁控制系统 | 第34-37页 |
| ·磁屏蔽腔的设计与应用 | 第37-38页 |
| ·弱磁环境参数与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 ·弱磁强度范围与空间分布 | 第38页 |
| ·PID控制的不稳定度与所建弱磁环境的噪声统计特征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基于磁通门的低频弱磁测量系统 | 第40-58页 |
| ·加主动调制的低频弱磁信号检测的理论基础 | 第40-42页 |
| ·激励源和电路本身的二次谐波噪声 | 第40-41页 |
| ·主动调制弱磁信号的噪声来源与理论处理手段 | 第41-42页 |
| ·基于自相关锁相放大原理的弱磁检测系统设计 | 第42-56页 |
| ·系统整体设计框架 | 第42-44页 |
| ·基于cgynal51混合编程芯片的高速数据处理中央 | 第44-46页 |
| ·数字控制信号激励源的设计 | 第46-51页 |
| ·磁通门探头双铁芯的选择及特性参数 | 第51-52页 |
| ·数字锁相放大器的设计 | 第52-53页 |
| ·显示系统与联机通讯 | 第53-56页 |
| ·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 | 第56-58页 |
| ·满刻度输出时的输入电平FS | 第56页 |
| ·过载电平OVL | 第56页 |
| ·最小可测信号MDS | 第56-57页 |
| ·输入总动态范围 | 第57页 |
| ·输出动态范围 | 第57页 |
| ·动态储备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基于磁通门的低频弱磁测量系统的不足与待改进之处 | 第58-59页 |
| ·今后的工作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