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相关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广域保护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结构与分析 | 第14-19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广域继电保护系统功能 | 第14-15页 |
2.3 广域继电保护结构 | 第15-18页 |
2.3.1 分散式IED结构 | 第15页 |
2.3.2 变电站集中结构 | 第15-16页 |
2.3.3 域集中式结构 | 第16-17页 |
2.3.4 三种主要结构的分析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基于故障方向元件信息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 | 第19-28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方向元件 | 第19页 |
3.3 基于故障方向比较原理的故障判别算法 | 第19-24页 |
3.3.1 故障方向判别矩阵的形成 | 第19-22页 |
3.3.2 故障判别方法 | 第22-23页 |
3.3.3 故障判别失效后保护策略 | 第23-24页 |
3.4 算例验证分析 | 第24-27页 |
3.4.1 故障方向信息正确且通信正常 | 第24-25页 |
3.4.2 故障方向元件信息丢失或错误 | 第25-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基于多信息的广域后备保护算法研究 | 第28-47页 |
4.1 引言 | 第28-29页 |
4.2 Ⅰ、Ⅱ段距离保护元件 | 第29页 |
4.3 形成距离保护关联矩阵 | 第29-33页 |
4.3.1 距离保护元件与线路的关联表示 | 第29-30页 |
4.3.2 距离保护元件与母线的关联表示 | 第30-31页 |
4.3.3 距离保护关联矩阵的形成 | 第31-33页 |
4.4 故障元件的容错性判别 | 第33-34页 |
4.5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广域后备保护矩阵算法流程 | 第34-35页 |
4.6 算例分析 | 第35-46页 |
4.6.1 正常情况 | 第36-38页 |
4.6.2 广域部分信息缺失 | 第38-41页 |
4.6.3 广域部分信息错误 | 第41-44页 |
4.6.4 结论 | 第44-46页 |
4.7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多信息融合的广域后备保护算法 | 第47-94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蚁群算法简介 | 第47-51页 |
5.2.1 蚁群算法基本思想 | 第47-48页 |
5.2.2 蚁群算法解决TSP问题基本原理 | 第48-49页 |
5.2.3 蚁群算法解决TSP问题基本步骤 | 第49-50页 |
5.2.4 蚁群算法的特点 | 第50-51页 |
5.3 基于蚁群算法的广域后备保护算法 | 第51-58页 |
5.3.1 问题转化 | 第51-52页 |
5.3.2 参数设置 | 第52页 |
5.3.3 问题编码 | 第52-53页 |
5.3.4 改进的评价函数 | 第53-55页 |
5.3.5 期望函数 | 第55-56页 |
5.3.6 蚁群算法流程 | 第56-58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58-93页 |
5.4.1 故障元件编码 | 第59-60页 |
5.4.2 建立评价函数 | 第60-62页 |
5.4.3 编写智能算法程序 | 第62-64页 |
5.4.4 线路故障仿真 | 第64-81页 |
5.4.5 母线故障仿真 | 第81-87页 |
5.4.6 复杂故障仿真分析 | 第87-9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6.1 总结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 | 第100-106页 |
1 第四章程序 | 第100-101页 |
2 第五章程序 | 第101-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