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应用植物学(经济植物学)论文--药用野生植物论文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苦苣苔科药用植物研究综述第14-21页
    1.1 苦苣苔科植物研究进展第14-18页
        1.1.1 苦苣苔科植物资源分布概况第14-15页
        1.1.2 苦苣苔科植物分类系统研究概况第15页
        1.1.3 苦苣苔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5-16页
        1.1.4 苦苣苔科植物药理作用研究概况第16-17页
        1.1.5 苦苣苔科植物开发利用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 苦苣苔科植物濒危的原因第18-21页
第二章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适宜栽培条件研究第21-2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2.1.1 材料与仪器第21页
        2.1.2 试验方法第21-2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2-24页
        2.2.1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适宜光照条件研究第22-23页
        2.2.2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适宜生长基质研究第23-24页
    2.3 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条件下植物叶片基本功能性状研究第26-3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3.1.1 材料与仪器第26页
        3.1.2 试验方法第26-2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3.2.1 半蒴苣苔人工栽培条件下叶基本特征的研究第27-28页
        3.2.2 疏脉半蒴苣苔人工栽培条件下叶基本特征的研究第28-30页
        3.2.3 蚂蝗七人工栽培条件下叶基本特征的研究第30-31页
    3.3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条件下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研究第32-4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4.1.1 材料与仪器第32页
        4.1.2 试验方法第32-3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4-40页
        4.2.1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条件下对光的反应特性研究第34-37页
        4.2.2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条件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第37-40页
        4.2.3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研究第40页
    4.4 小结第40-43页
第五章 三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条件下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研究第43-5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5.1.1 材料与仪器第43页
        5.1.2 试验方法第43-4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5.2.1 三种苦苣苔科植物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的研究第45-47页
        5.2.2 三种苦苣苔科植物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对比第47-48页
        5.2.3 三种苦苣苔科植物植物总黄酮含量的研究第48-49页
    5.3 小结第49-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7页
    6.1 讨论第51-55页
    6.2 结论第55页
    6.3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第55-57页
        6.3.1 存在的问题第55-56页
        6.3.2 解决的对策及研究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下一篇:松嫩草原藻结皮中蓝藻的物种多样性及藻结皮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