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0.1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 0.2 研究框架 | 第9页 |
| 0.3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0.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0.4.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 0.4.2 比较分析法 | 第11页 |
| 0.4.3 跨学科分析法 | 第11页 |
| 0.5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0.5.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0.5.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 0.6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 1 法国传教士传播汉文化的概况 | 第13-21页 |
| 1.1 法国传教士传播汉文化的时代背景 | 第13-15页 |
| 1.1.1 法国社会背景介绍 | 第13-14页 |
| 1.1.2 中国社会背景介绍 | 第14-15页 |
| 1.2 法国传教士对汉文化传播的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 1.2.1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 | 第15-17页 |
| 1.2.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页 |
| 1.3 中法思想文化交流概况 | 第17-21页 |
| 1.3.1 近代汉文化在法国传播的历史脉络 | 第18-19页 |
| 1.3.2 法国传教士入华后掀起的汉学潮 | 第19-21页 |
| 2 法国传教士汉文化传播过程研究 | 第21-38页 |
| 2.1 传教士对汉文化的传播动机 | 第21-23页 |
| 2.1.1 浅层次:介绍中国社会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 2.1.2 深层次:了解中国的文化科学事业发展现状 | 第23页 |
| 2.2 传教士对汉文化的传播内容研究 | 第23-27页 |
| 2.2.1 以书信的形式讲述在华所见所闻 | 第24-25页 |
| 2.2.2 以著书立说的形式翻译、撰写书籍 | 第25-27页 |
| 2.3 传教士对汉文化的传播载体研究 | 第27-30页 |
| 2.3.1 纺织品、瓷器等中国器物 | 第27-29页 |
| 2.3.2 以文字为符号的书、信 | 第29-30页 |
| 2.4 传教士对汉文化的传播效果研究 | 第30-38页 |
| 2.4.1 中法文化差异部分理解有失偏颇 | 第30页 |
| 2.4.2 对中国持续关注汉学发展不同以往 | 第30-32页 |
| 2.4.3 以汉文化为盾展开思想大论战 | 第32-38页 |
| 3 法国传教士在中西传播学史上的价值 | 第38-40页 |
| 3.1 加速了法国汉学的成熟 | 第38页 |
| 3.2 引发了欧洲对中国的广泛关注 | 第38-39页 |
| 3.3 影响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判断 | 第39-40页 |
| 4 法国传教士汉文化传播对现下的启示 | 第40-42页 |
| 4.1 发现传播双方相契合的地方 | 第40页 |
| 4.2 将传播内容进行本土化处理 | 第40-41页 |
| 4.3 采用受传者能够接受的方式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