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有机合成药物化学论文

双功能一氧化氮供体药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

缩略语表第7-9页
中文摘要第9-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前言第18-20页
文献回顾第20-30页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第20-24页
    2 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第24-29页
    课题的提出第29-30页
第一部分 ACFA-201 的设计合成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第30-48页
    实验一 AcFA-201 的设计合成第30-38页
        1 材料第30-31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30页
            1.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 实验方法第31-35页
            2.1 目标化合物 AcFA-201 的合成第31页
            2.2 中间体氨基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的合成第31-32页
            2.3 中间体 A(乙酰阿魏酸)的合成第32-33页
            2.4 酰氯法合成化合物 AcFA-201第33页
            2.5 混合酸酐法合成化合物 AcFA-201第33-34页
            2.6 缩合法合成化合物 AcFA-201第34页
            2.7 对照品 AFI 的合成第34-35页
        3 结果第35-36页
            3.1 化合物 AcFA-201 的结构鉴定第35-36页
            3.2 化合物 AcFA-201 的理化性质研究第36页
        4 讨论第36-38页
    实验二 AcFA-201 的初步药效学研究第38-48页
        1 材料第38-39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38页
            1.2 实验动物第38页
            1.3 实验仪器第38-39页
        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2.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及实验方案第39页
            2.2 心脏功能检测第39页
            2.3 CK、SOD、LDH 活性及 MDA、H2O2含量检测第39-40页
            2.4 NO 含量检测第40页
            2.5 AcFA-201 与 AFI 在模拟胃肠液中的代谢对比第40-41页
            2.6 统计学处理第41页
        3 结果第41-46页
            3.1 心脏功能检测第41-43页
            3.2 CK、LDH 的活性检测第43页
            3.3 NO 含量检测第43-44页
            3.4 SOD 活性和 H2O2、MDA 含量检测第44页
            3.5 AFI 和 AcFA-201 在模拟胃肠液中的代谢情况第44-46页
        4 讨论第46-48页
第二部分 BZ-1 的设计合成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第48-68页
    实验一 BZ-1 的设计合成第48-56页
        1 材料第48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48页
            1.2 实验仪器第48页
        2 实验方法第48-52页
            2.1 目标化合物 BZ-1 的合成第49页
            2.2 中间体的合成第49-50页
            2.3 酰氯法合成目标化合物 BZ-1第50-51页
            2.4 混合酸酐法合成目标化合物 BZ-1第51页
            2.5 缩合法合成目标化合物 BZ-1第51-52页
        3 结果第52-55页
            3.1 BZ-1 的结构鉴定第52-53页
            3.2 BZ-1 的理化性质研究第53-54页
            3.3 BZ-1 的单晶衍射第54-55页
        4 讨论第55-56页
    实验二 BZ-1 的初步药效学研究第56-68页
        1 材料第56-57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56页
            1.2 实验动物第56页
            1.3 实验仪器第56-57页
        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2.1 BZ-1 的小鼠体内一氧化氮释放量研究第57页
            2.2 BZ-1 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第57页
            2.3 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与动物分组第57-58页
            2.4 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肥大指数检测第58页
            2.5 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检测第58页
            2.6 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 NO 含量、NOS 活力检测第58页
            2.7 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第58-59页
            2.8 统计学处理第59页
        3 结果第59-64页
            3.1 BZ-1 的小鼠体内一氧化氮释放量第59-60页
            3.2 各组小鼠缺氧下的存活时间检测第60-61页
            3.3 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肥大指数检测第61-62页
            3.4 各组大鼠全血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检测第62页
            3.5 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 NO 含量、NOS 活力检测第62-63页
            3.6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肺小动脉 WT%、WA%检测第63-64页
        4 讨论第64-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吸收止血纱布研究
下一篇:有氧运动干预父系C57BL/6小鼠对子代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