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论江泽民的社会主义观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0页
一、绪论第10-17页
    (一)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第10-11页
        1. “社会主义观”的概念界定第10页
        2. “江泽民社会主义观”的概念界定第10-11页
    (二)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第11-12页
        1. 选题缘由第11-12页
        2. 选题意义第12页
    (三) 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四)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15-17页
        1. 创新点第15-16页
        2. 不足第16-17页
二、江泽民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来源第17-35页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观第17-24页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及特征的认识第17-19页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第19-20页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认识第20-23页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第23-24页
    (二)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第24-28页
        1. 走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24-25页
        2. 社会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的科学设想第25页
        3.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创造性阐释第25-27页
        4.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27-28页
    (三)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第28-35页
        1.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揭示第28-29页
        2.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创新论断第29页
        3. 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第29-33页
        4.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系统阐述第33-35页
三、江泽民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第35-59页
    (一)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第35-38页
        1.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35-37页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第37-38页
    (二)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第38-41页
        1.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38-39页
        2. 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第39-40页
        3. 过去的成败与得失在于政策是否超越“阶段”第40-41页
    (三) 对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第41-53页
        1.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42-44页
        2. 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第44-47页
        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47-50页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50-53页
    (四)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社会主义观的灵魂第53-59页
        1. 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第54-55页
        2.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第55-56页
        3. 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认识的深化第56-57页
        4. 对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认识的创新第57-59页
四、江泽民社会主义观的当代价值第59-70页
    (一) 理论价值第59-65页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思想第59-60页
        2.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第60-63页
        3.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第63-65页
    (二) 实践价值第65-70页
        1.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第65-66页
        2. 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第66-68页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第68-70页
结语第70-72页
注释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关系研究--以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街道办为例
下一篇:加入东盟后的柬埔寨:成效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