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说明 | 第1-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前言 | 第13-29页 |
| ·LDHs 材料 | 第13-25页 |
| ·LDHs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 第13-15页 |
| ·金属元素的种类及物质的量比 | 第13-14页 |
| ·层间阴离子 | 第14页 |
| ·结晶水的数量 | 第14页 |
| ·LDHs 的主体层板与层间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 ·LDHs 材料的主要性质 | 第15-16页 |
| ·酸碱双功能性 | 第15页 |
| ·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 | 第15页 |
| ·记忆效应 | 第15-16页 |
| ·热稳定性 | 第16页 |
| ·LDHs 材料的应用 | 第16-22页 |
| ·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 ·在吸附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8页 |
| ·油田化学品 | 第18-19页 |
| ·功能高分子材料及添加剂方面的应用 | 第19-22页 |
| ·制备方法 | 第22-24页 |
| ·共沉淀法 | 第22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22-23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23页 |
| ·焙烧复原法 | 第23-24页 |
| ·成核/晶化隔离法 | 第24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24页 |
| ·二次组装法 | 第24页 |
| ·LDHs 材料的表征 | 第24-25页 |
| ·X 射线衍射 | 第24-25页 |
| ·红外光谱 | 第25页 |
| ·TG/DTA | 第25页 |
| ·流滴剂 | 第25-27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2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29-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31页 |
| 3 烷基糖苷插层组装类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43页 |
| ·实验研究与方法 | 第31-33页 |
| ·Mg-Al-LDH 的制备 | 第31页 |
| ·Mg-Al-LDH 的制备原理 | 第31页 |
| ·Mg-Al-LDH 的制备方法 | 第31页 |
| ·APG-LDHs 的制备 | 第31-32页 |
| ·样品表征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 ·APG-LDHs 的制备 | 第33-38页 |
| ·pH 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烷基糖苷用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 ·Mg/Al 物质的量比的影响 | 第36-38页 |
| ·APG 在水滑石层间的排列方式 | 第38-39页 |
| ·APG-LDHs 的FT-IR | 第39-40页 |
| ·APG-LDHs 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4 层状结构有机无机复合流滴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43-59页 |
| ·试验研究与方法 | 第43-44页 |
| ·表面活性剂插层类水滑石的制备 | 第43页 |
| ·lauric acid-LDHs 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3页 |
| ·Span 20-lauric acid-LDHs 的制备 | 第43页 |
| ·PVC 复合膜的制备 | 第43页 |
| ·样品表征 | 第43-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8页 |
| ·有机-无机复合流滴剂载体的选择 | 第44-47页 |
| ·表面活性剂插层类水滑石的XRD 表征 | 第44-45页 |
| ·样品的FT-IR 表征 | 第45-47页 |
| ·lauric acid-LDHs 的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47-51页 |
| ·Span20-lauric acid-LDHs 的制备 | 第51-52页 |
| ·PVC 复合膜性能表征 | 第52-58页 |
| ·PVC 复合膜外观及润湿性能 | 第52-55页 |
| ·PVC 复合膜的XRD 表征 | 第55-56页 |
| ·PVC 复合膜的保温性能 | 第56-57页 |
| ·PVC 复合膜的透光性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5 总结 | 第59-60页 |
|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