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品种‘泰山早霞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1 引言 | 第13-2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 ·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3-22页 |
| ·当前国际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3-19页 |
| ·美国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4-15页 |
| ·加拿大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5-16页 |
| ·日本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6-17页 |
| ·英国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7-18页 |
| ·法国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8页 |
| ·荷兰、意大利、德国和波兰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8-19页 |
|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9页 |
| ·中国苹果育种的现状与趋向 | 第19-22页 |
| ·育种单位和育成的品种类型 | 第20页 |
| ·不同时期的不同育种目标 | 第20-22页 |
| ·苹果育种方法 | 第22-26页 |
| ·杂交育种 | 第22-23页 |
| ·芽变选种 | 第23页 |
| ·实生选种 | 第23-24页 |
| ·辐射诱变育种 | 第24页 |
| ·倍性育种 | 第24-25页 |
| ·基因工程育种 | 第25页 |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25-26页 |
| ·果实品质形成机理研究 | 第26-28页 |
| ·苹果香气成分的组成 | 第26-27页 |
| ·苹果糖类的组成 | 第27页 |
| ·苹果有机酸的组成 | 第27-2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 ·材料 | 第29-30页 |
| ·方法 | 第30-33页 |
| ·DNA 分子鉴定 | 第30页 |
| ·果实形态及品质指标的测定分析 | 第30-31页 |
| ·果实单果重、纵横径的测定 | 第30页 |
|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 ·果实总糖测定 | 第30-31页 |
|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 ·果实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 ·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 第31-32页 |
| ·香气成分萃取方法 | 第31页 |
|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 第31页 |
| ·定性定量方法 | 第31-32页 |
| ·果实糖酸组分及风味品质评价 | 第32-3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 ·‘泰山早霞’苹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 第33-34页 |
| ·初选优株 | 第33页 |
| ·初选优系 | 第33页 |
| ·区域试验 | 第33-34页 |
| ·泰山早霞DNA 分子鉴定结果 | 第34-35页 |
| ·‘泰山早霞’品种特性 | 第35-36页 |
| ·香气成分分析 | 第36-40页 |
| ·果实糖酸组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 第40-42页 |
|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糖酸组分的比较 | 第40-41页 |
|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风味品质评价 | 第41-42页 |
| 4 讨论 | 第42-45页 |
| ·‘泰山早霞’苹果品种的香气成分 | 第42-43页 |
| ·‘泰山早霞’苹果品种果实的糖组分 | 第43-44页 |
|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的风味品质评价 | 第44-45页 |
| 5 结论 | 第45-46页 |
| 图版 | 第46-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