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7页 |
1.1 膜联蛋白家族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 Annexins分子结构特征及结构 | 第12-15页 |
1.2.1 Annexins的C端保守结构域 | 第13-14页 |
1.2.2 Annexins的N端结构域及其翻译后修饰 | 第14-15页 |
1.3 植物Annexins的分布与定位 | 第15-16页 |
1.4 植物Annexins的主要功能 | 第16-20页 |
1.4.1 调节钙离子的动态平衡 | 第16-17页 |
1.4.2 作为F-actin的结合蛋白调节微丝动态平衡 | 第17-18页 |
1.4.3 参与植物细胞的定向分泌活动 | 第18页 |
1.4.4 植物Annexins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参与植物逆境生理 | 第18-20页 |
1.5 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0-21页 |
1.6 ABA与植物干旱胁迫 | 第21-26页 |
1.6.1 ABA在植物抗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21-22页 |
1.6.2 ABA调节气孔运动的分子机理 | 第22-24页 |
1.6.3 ABA信号通路中的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 第24-25页 |
1.6.4 ABA诱导气孔运动过程中微丝的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1.7 本实验的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2.1.2 菌株与质粒 | 第27页 |
2.1.3 酶与各种生化试剂 | 第27页 |
2.1.4 实验试剂配方 | 第27-28页 |
2.1.5 引物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9页 |
2.2.1 植物基因组的提取与纯化 | 第28-29页 |
2.2.2 载体构建 | 第29-32页 |
2.2.2.1 PCR扩增 | 第29页 |
2.2.2.2 连接到克隆载体 | 第29-30页 |
2.2.2.3 菌落PCR鉴定及测序 | 第30页 |
2.2.2.4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30-31页 |
2.2.2.5 酶切、回收与连接 | 第31-32页 |
2.2.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与转化 | 第32页 |
2.2.3.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 | 第32页 |
2.2.3.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32页 |
2.2.4 根癌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32-33页 |
2.2.4.1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2-33页 |
2.2.4.2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冻融法) | 第33页 |
2.2.5 纯合突变体植株的PCR鉴定 | 第33-34页 |
2.2.6 拟南芥的转化与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34-35页 |
2.2.6.1 拟南芥的转化 | 第34页 |
2.2.6.2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34-35页 |
2.2.7 RNA的提取纯化与反转录 | 第35-36页 |
2.2.7.1 RNA提取 | 第35页 |
2.2.7.2 RNA的反转录 | 第35-36页 |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6页 |
2.2.9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 第36-37页 |
2.2.10 ABA处理气孔运动实验分析 | 第37页 |
2.2.11 离体叶片的失水分析 | 第37页 |
2.2.12 短日照条件下的干旱处理表型分析 | 第37-38页 |
2.2.13 拟南芥的杂交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3.1 AtANN3突变体的鉴定 | 第39页 |
3.2 AtANN3在气孔中表达 | 第39-40页 |
3.3 AtANN3与Actin存在共定位 | 第40-41页 |
3.4 AtANN3的突变体和超表达植株的失水实验 | 第41-42页 |
3.5 AtANN3超表达植株的气孔运动分析 | 第42-43页 |
3.6 ABI1和ABI2在AtANN3超表达植株中表达量上调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