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历史真实的文学坚守--杨显惠小说创作综论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两滩”之间的深情凝望 | 第9-21页 |
第一节 “黑戈壁”:劳动与爱情的赞美 | 第9-13页 |
一、 至善至美的爱情书写 | 第10-11页 |
二、 逼真火热的劳动再现 | 第11-12页 |
三、 特殊年代的青春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这一片大海滩”:人性与生命的讴歌 | 第13-17页 |
一、 热烈灼烫的生命力 | 第14页 |
二、 丰沛纯美的人情人性 | 第14-15页 |
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掘 | 第15-17页 |
第三节 趋向多元的散点透视 | 第17-18页 |
第四节 早期浪漫主义品格 | 第18-21页 |
一、 艰苦环境的诗意书写 | 第18-19页 |
二、 浓郁的俄苏文学气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纪事系列”的真实聚焦 | 第21-34页 |
第一节 历史暗夜的“右派”生存实录 | 第22-26页 |
一、 食物恐慌与政治焦虑 | 第22-24页 |
二、 人性扭曲与道德沦丧 | 第24-25页 |
三、 生存绝境里的光亮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定西孤儿的饥荒记忆 | 第26-28页 |
一、 触目惊心的饥荒苦难 | 第26-27页 |
二、 母亲的艰难选择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剥离神秘面纱的甘南藏区生活 | 第28-34页 |
一、 血性雄强的藏民百态 | 第29-30页 |
二、 多姿多样的文化剪影 | 第30-31页 |
三、 超越想象的人类乡愁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杨显惠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 第34-47页 |
第一节 现实主义归来:用生命写作 | 第35-39页 |
一、 高扬的人道主义旗帜 | 第35-36页 |
二、 大胆的题材选择 | 第36-37页 |
三、 强烈的批判指向 | 第37页 |
四、 苦难的书写主题 | 第37-39页 |
第二节 虚构与纪实:跨文体写作 | 第39-41页 |
一、 细节真实与艺术真实 | 第40页 |
二、 非亲历写作和非虚构写作 | 第40-41页 |
第三节 逼近真实的简洁之美:艺术形式 | 第41-44页 |
一、 简省干净的语言特色 | 第42页 |
二、 质朴冷静的美学追求 | 第42-43页 |
三、 鲜明的西北地域气质 | 第43-44页 |
第四节 灵活运用的叙事策略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