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代表人诉讼概述 | 第12-16页 |
(一) 代表人诉讼的定义和特征 | 第12-14页 |
1. 代表人诉讼的定义 | 第12-13页 |
2. 代表人诉讼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 代表人诉讼的功能 | 第14-16页 |
二、 其他国家解决多数人诉讼的制度 | 第16-24页 |
(一) 美国退出制集团诉讼制度 | 第16-18页 |
1. 美国集团诉讼的内涵 | 第16-17页 |
2. 美国退出制集团诉讼的发展概述 | 第17页 |
3. 美国退出制集团诉讼构成要件 | 第17-18页 |
4. 对美国退出制集团诉讼的评价 | 第18页 |
(二) 德国团体诉讼制度 | 第18-19页 |
1. 团体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 第18-19页 |
2. 对德国团体诉讼的评价 | 第19页 |
(三) 瑞典加入制集团诉讼 | 第19-21页 |
1. 瑞典加入制集团诉讼 | 第19-20页 |
2. 瑞典《群体诉讼法》特别之处 | 第20-21页 |
(四) 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 | 第21-24页 |
1. 选定当事人制度的要件 | 第21页 |
2. 引入团体诉讼制度弥补不足 | 第21-24页 |
三、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24-30页 |
(一) 立法现状及问题 | 第24-26页 |
1. 立法现状 | 第24页 |
2. 立法问题 | 第24-26页 |
(二) 司法现状及问题 | 第26-30页 |
1. 司法现状 | 第26-27页 |
2. 司法问题 | 第27-30页 |
四、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完善 | 第30-36页 |
(一) 立法层面的完善 | 第30-33页 |
1. 明确代表人诉讼的性质并适度扩大其适用范围 | 第30页 |
2. 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引入退出制程序 | 第30-31页 |
3. 适当的采取加入制程序以便于公告与登记 | 第31-32页 |
4. 判决效力的扩张性问题 | 第32页 |
5. 完善诉讼代表人规定 | 第32-33页 |
(二) 司法层面的完善 | 第33-34页 |
1. 保持司法独立和提高司法权威 | 第33页 |
2. 建立科学的法官业绩评价制度 | 第33页 |
3. 完善诉讼费用的承担 | 第33-34页 |
(三) 借鉴国外团体诉讼制度及公共诉讼制度弥补不足 | 第34-36页 |
1. 借鉴国外尤其是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 | 第34-35页 |
2. 严格控制公共诉讼制度的运用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