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道家论文--老子(李耳)论文

论老子的文明批判理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言第8-12页
第二章 老子文明批判理论产生的背景第12-18页
    第一节 老子文明批判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第12-16页
        2.1.1 经济变迁,社会功利化第12-13页
        2.1.2 政治动荡,生存危机第13-14页
        2.1.3 文化发展,学术争鸣第14-16页
    第二节 个人因素第16-18页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历史与文化特点第18-27页
    第一节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第18-19页
    第二节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第19-21页
    第三节 “士”登上历史舞台第21-22页
    第四节 思想与文化发展多元化第22-23页
    第五节 兼并战争频繁,诸侯国数目减少第23-25页
    第六节 原有社会等级制度瓦解第25-27页
第四章 老子文明批判的主要内容第27-46页
    第一节 对伦理道德观念的批判第27-34页
        4.1.1 大道废,有仁义第28-29页
        4.1.2 “仁”扰乱人心第29-31页
        4.1.3 “孝”损坏人类本性第31-34页
    第二节 对教育理念的批判第34-40页
        4.2.1 儒家的教育理念第34-35页
        4.2.2 对礼仪教化的批判第35-37页
        4.2.3 对圣人教育的批判第37-40页
    第四节 对政治学说的批判第40-46页
        4.4.1 老子的理想社会第41-42页
        4.4.2 对无道之“圣人”的批判第42-43页
        4.4.3 对苛政和酷刑制度的批判第43-44页
        4.4.4 对统治者发动不义战争之批判第44-46页
第五章 老子文明批判理论之评价第46-55页
    第一节 老子对既有文明批判的特点第46-48页
        5.1.1 批判的思辨性第46-47页
        5.1.2 批判的矫枉过正性第47页
        5.1.3 批判的双重性第47-48页
    第二节 文明批判的现实意义第48-52页
        5.2.1 文明的理性反思第48-49页
        5.2.2 有利于人们修身养性第49-50页
        5.2.3 有利于营造和谐世界第50-52页
    第三节 老子文明批判理论的局限性第52-55页
        5.3.1 小国寡民,回归原始第52-53页
        5.3.2 为统治者服务,具有阶级等级思想第53-55页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恐惧的道德责任--约纳斯责任伦理研究
下一篇:李贽反传统的伦理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