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济德育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一章 杨昌济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 | 第11-15页 |
第一节 杨昌济伦理思想的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一、政治背景 | 第11页 |
二、经济背景 | 第11页 |
三、文化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杨昌济伦理思想的思想背景 | 第12-15页 |
一、家学渊源 | 第12-13页 |
二、西学思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杨昌济德育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5-32页 |
第一节 个体修养观 | 第15-18页 |
一、立志 | 第15-16页 |
二、静心养德 | 第16-17页 |
三、治生有道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德性伦理思想 | 第18-25页 |
一、个体德性论 | 第19-24页 |
二、社会德性论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政治教育伦理思想 | 第25-29页 |
一、变革政治体制 | 第26-27页 |
二、提倡实业救国 | 第27-28页 |
三、树立爱国之心以抵御外敌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德育教育伦理思想 | 第29-32页 |
一、救国教育 | 第29-30页 |
二、德智教育 | 第30页 |
三、基础教育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杨昌济伦理思想特点 | 第32-35页 |
第一节 中西伦理的融合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行为的普遍价值 | 第33页 |
第三节 注重实效 | 第33-34页 |
第四节 主观唯心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杨昌济德育伦理思想的评价 | 第35-39页 |
第一节 杨昌济伦理思想的价值 | 第35-37页 |
一、对中西伦理思想的批判 | 第35-36页 |
二、倡导自由平等与德性自立的伦理思想 | 第36-37页 |
三、塑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伟大革命领袖的高尚人格 | 第37页 |
第二节 杨昌济德育伦理思想的不足 | 第37-39页 |
一、缺乏理论逻辑 | 第37-38页 |
二、教育救国理念的缺陷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