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外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外故障选线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2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 第14-24页 |
2.1 常见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 第14-19页 |
2.1.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 第14-15页 |
2.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 第15-16页 |
2.1.3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 第16-18页 |
2.1.4 各种接地方式的分析比较 | 第18-19页 |
2.2 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第19-22页 |
2.2.1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故障分析 | 第19-21页 |
2.2.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 | 第24-32页 |
3.1 影响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因素 | 第24-25页 |
3.1.1 经济因素 | 第24页 |
3.1.2 安全因素 | 第24-25页 |
3.1.3 过电压因素 | 第25页 |
3.1.4 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和灵敏性 | 第25页 |
3.2 10k V配电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方法研究 | 第25-31页 |
3.2.1 国外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用情况 | 第25-26页 |
3.2.2 我国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用情况 | 第26-27页 |
3.2.3 我国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要求 | 第27-28页 |
3.2.4 10k V配电网接地方式的选择 | 第28-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典型故障特性仿真分析 | 第32-42页 |
4.1 软件简介 | 第32页 |
4.2 仿真建模 | 第32-33页 |
4.3 故障仿真分析 | 第33-39页 |
4.3.1 不接地运行方式 | 第34-35页 |
4.3.2 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 | 第35-37页 |
4.3.3 经低阻接地运行方式 | 第37-39页 |
4.3.4 仿真数据分析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5 基于EMD方法的故障线路选择研究 | 第42-54页 |
5.1 配电网的故障选线现状 | 第42-43页 |
5.2 EMD方法介绍 | 第43-44页 |
5.3 基于EMD分解的选线方法研究 | 第44-46页 |
5.4 故障选线方法验证 | 第46-52页 |
5.4.1 蔡邓变电站概述 | 第46-47页 |
5.4.2 蔡邓变电站运行方式 | 第47-48页 |
5.4.3 蔡邓变故障选线实现方法 | 第48-49页 |
5.4.4 实例仿真 | 第49-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