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模糊Petri网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罐式集装箱运输安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2 甲醇罐式集装箱安全技术条件分析 | 第20-34页 |
2.1 甲醇罐式集装箱运输需求分析 | 第20-22页 |
2.1.1 甲醇的运输需求分析 | 第20-22页 |
2.1.2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需求分析 | 第22页 |
2.2 罐式集装箱的法规体系概述 | 第22-24页 |
2.3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条件要求 | 第24-31页 |
2.3.1 铁路运输方式对装运甲醇的要求 | 第24-26页 |
2.3.2 罐体的安全要求 | 第26-27页 |
2.3.3 框架的安全要求 | 第27-28页 |
2.3.4 安全附件的安全要求 | 第28-29页 |
2.3.5 其他安全要求 | 第29-31页 |
2.4 甲醇罐式集装箱充装量要求 | 第31-32页 |
2.4.1 影响充装的主要因素 | 第31-32页 |
2.4.2 甲醇罐式集装箱充装量的确定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构建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44页 |
3.1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 第34页 |
3.2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设备及设施的安全要求 | 第34-37页 |
3.2.1 集装箱堆场和作业场地 | 第34-35页 |
3.2.2 集装箱装卸车设备及装卸作业线 | 第35-36页 |
3.2.3 消防设施、安全检查及报警装置 | 第36页 |
3.2.4 防雷及防静电设施 | 第36-37页 |
3.3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要求 | 第37-40页 |
3.3.1 作业人员培训安全要求 | 第37页 |
3.3.2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要求 | 第37-38页 |
3.3.3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安全要求 | 第38-40页 |
3.4 构建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基于变权模糊PETRI网的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模型 | 第44-58页 |
4.1 变权模糊PETRI网 | 第44-46页 |
4.1.1 模糊Petri网 | 第44-45页 |
4.1.2 变权模糊Petri网定义 | 第45页 |
4.1.3 矩阵推理算法 | 第45-46页 |
4.2 安全状态评判量化分析 | 第46-49页 |
4.2.1 区间梯形二型模糊集相关概念及运算法则 | 第47-48页 |
4.2.2 基于Z-score标准化的数据归一化处理 | 第48页 |
4.2.3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安全状态评判量化 | 第48-49页 |
4.3 指标权重计算 | 第49-52页 |
4.3.1 常权计算 | 第49-52页 |
4.3.2 变权计算 | 第52页 |
4.4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模型 | 第52-56页 |
4.4.1 构建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模型 | 第52-54页 |
4.4.2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模型的求解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算例分析 | 第58-70页 |
5.1 算例概述 | 第58-61页 |
5.2 算例分析与计算 | 第61-68页 |
5.2.1 指标安全评判值量化处理 | 第62-65页 |
5.2.2 权重指标计算 | 第65-67页 |
5.2.3 矩阵推理 | 第67-68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甲醇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 第70-82页 |
6.1 系统构建原则与目的 | 第70-71页 |
6.1.1 系统构建原则 | 第70页 |
6.1.2 系统构建目的 | 第70-71页 |
6.2 系统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 | 第71-75页 |
6.2.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第71-72页 |
6.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72-75页 |
6.3 系统设计 | 第75-77页 |
6.3.1 技术支撑 | 第75-76页 |
6.3.2 数据库设计 | 第76页 |
6.3.3 算法设计 | 第76-77页 |
6.4 模块原型设计 | 第77-8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结论 | 第82页 |
7.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A | 第88-90页 |
附录B | 第90-9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