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商业银行效率测度相关的理论研究第14-18页
        1.2.2 中国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第18-19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19-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3.2 主要内容第20-21页
    1.4 可能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银行效率测度的 DEA 方法及模型介绍第22-30页
    2.1 传统“黑盒”模型第23-26页
        2.1.1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 SBM 模型第23-25页
        2.1.2 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超效率的 SBM 模型第25-26页
    2.2 网络 SBM 模型第26-27页
    2.3 同时考虑非期望和超效率的两阶段网络 SBM 模型第27-29页
        2.3.1 银行两阶段的生产结构第27-28页
        2.3.2 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超效率的两阶段 US-NSBM 模型第28-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的测度与特征分析第30-41页
    3.1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第30页
    3.2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第30-33页
    3.4 中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特征第33-40页
        3.4.1 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的分布第35-37页
        3.4.2 国有商业银行与非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比较第37-38页
        3.4.3 内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比较第38-39页
        3.4.4 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比较第39-40页
    3.5 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的实证分析第41-57页
    4.1 理论假说和变量的选择第41-46页
        4.1.1 高风险高收益假说第41-43页
        4.1.2 资产流动性假说第43页
        4.1.3 利差假说第43-44页
        4.1.4 股东支持假说第44页
        4.1.5 规模效应假说第44-46页
    4.2 回归模型第46页
    4.3 实证结果和假设对比分析第46-56页
    4.4 稳健性检验第56页
    4.5 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政策建议第57-61页
    5.1 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第57-58页
    5.2 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识第58-59页
    5.3 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第59-61页
结论和研究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史玉柱对中国民生银行股票的交易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PCA-BP模型的财务公司贡献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