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1-26页 |
1 肿瘤炎性微环境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第12-13页 |
1.2 Toll样受体 | 第13-14页 |
2 现代医学治疗大肠癌的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2.1 外科手术治疗 | 第14-15页 |
2.2 化学药物的治疗 | 第15-17页 |
2.3 分子靶向治疗 | 第17-18页 |
2.4 放射治疗 | 第18-19页 |
2.5 介入治疗 | 第19页 |
2.6 其它治疗 | 第19-20页 |
3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3.1 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认识 | 第20-21页 |
3.2 中医药对大肠癌的治疗 | 第21-23页 |
4 中医药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 第23-26页 |
4.1 单味中药提取物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 第23页 |
4.2 复方中药制剂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 第23-24页 |
4.3 微调三号方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 第24-25页 |
4.4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6-3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3.1 药物制备 | 第26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3.3 主要设备 | 第27页 |
3.4 方法 | 第27-28页 |
3.5 检测方法 | 第28页 |
3.6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8-33页 |
4.1 各组巨噬细胞中M1型、M2型、TLR2及TLR4受体的表达 | 第28-29页 |
4.2 各组培养上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促炎因子IL-8、TNF-α,生长因子VEGF、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 | 第29-31页 |
4.3 检测共培养后各组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检测癌细胞蛋白酶活性 | 第31-33页 |
5 讨论 | 第33-37页 |
5.1 各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TLR2、TLR4的表达情况 | 第34-35页 |
5.2 各组培养上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促炎因子IL-8、TNF-α,生长因子VEGF、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 | 第35-36页 |
5.3 各组大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及癌细胞蛋白酶活性的情况 | 第36-37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38-5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38-40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38页 |
1.2 病例选择 | 第38-40页 |
2. 一般资料 | 第40-42页 |
2.1 性别 | 第40页 |
2.2 年龄 | 第40页 |
2.3 发病部位 | 第40-41页 |
2.4 初、复治 | 第41页 |
2.5 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 | 第41页 |
2.6 手术情况 | 第41页 |
2.7 转移情况 | 第41-42页 |
3. 方法 | 第42-44页 |
3.1 治疗方法 | 第42页 |
3.2 观察方法 | 第42-44页 |
4. 研究结果 | 第44-48页 |
4.1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 第45页 |
4.2 肿瘤标记物水平 | 第45-46页 |
4.3 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 | 第46页 |
4.4 临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 | 第46-47页 |
4.5 化疗毒副反应 | 第47-48页 |
5 讨论 | 第48-52页 |
5.1 疗效分析 | 第49-50页 |
5.2 安全性评价(对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 临证体会 | 第51-52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1 实验方面 | 第53页 |
2 临床方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