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黄土水敏性 | 第10-15页 |
| 1.2.1 黄土水敏性与湿陷性 | 第10-12页 |
| 1.2.2 黄土湿陷变形与增湿变形 | 第12-13页 |
| 1.2.3 黄土增湿湿陷试验方法 | 第13-15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15页 |
| 1.3.2 本文应力及应变的定义 | 第15-17页 |
| 2 常规三轴剪切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强度变形特性研究 | 第17-35页 |
| 2.1 概述 | 第17页 |
| 2.2 试验仪器 | 第17-23页 |
| 2.2.1 仪器主要构造 | 第18-19页 |
| 2.2.2 三轴仪器压力室系统误差分析 | 第19-20页 |
| 2.2.3 三轴仪器调试及标定 | 第20-23页 |
| 2.3 试验方案及土样制备 | 第23-25页 |
| 2.3.1 试验用土 | 第24页 |
| 2.3.2 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 2.3.3 试验土样的制备 | 第25页 |
| 2.3.4 试验主要步骤 | 第25页 |
| 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5-32页 |
| 2.4.1 相同含水量、不同围压下原状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6-29页 |
| 2.4.2 相同围压、不同含水量下原状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9-3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 3 原状黄土的三轴增湿、湿陷、渗透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 第35-69页 |
| 3.1 概述 | 第35页 |
| 3.2 试验仪器 | 第35页 |
| 3.3 试验方案及土样制备 | 第35-37页 |
| 3.3.1 试验用土 | 第35页 |
| 3.3.2 试验方案的制定 | 第35-36页 |
| 3.3.3 试验土样的制备 | 第36-37页 |
| 3.3.4 试验主要步骤 | 第37页 |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57页 |
| 3.4.1 不同含水量条件下三轴增湿湿陷及渗透剪切结果分析 | 第40-53页 |
| 3.4.2 不同应力比K值条件下三轴增湿湿陷及渗透剪切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 3.5 应力与增湿含水量对增湿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57-67页 |
| 3.5.1 不同主应力比下应力对黄土增湿变形的影响 | 第59-63页 |
| 3.5.2 不同主应力比下增湿含水量对黄土增湿变形的影响 | 第63-6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4 黄土湿陷、渗透剪切变形的计算 | 第69-77页 |
| 4.1 湿陷体应变与球应力间的关系 | 第69-71页 |
| 4.1.1 转折点之前的p-ε_v~(sh)关系 | 第69-70页 |
| 4.1.2 转折点之后的p-ε_v~(sh)关系 | 第70-71页 |
| 4.1.3 转折点轨迹表达式 | 第71页 |
| 4.2 湿陷剪应变与剪应力间的关系 | 第71-73页 |
| 4.2.1 转折点之前的q-ε_s~(sh)关系 | 第72页 |
| 4.2.2 转折点之后的q-ε_s~(sh)关系 | 第72-73页 |
| 4.3 渗透剪切变形 | 第73-75页 |
| 4.3.1 渗透剪切引起的体应变 | 第73-74页 |
| 4.3.2 渗透剪切引起的剪应变 | 第74-75页 |
| 4.4 渗透剪切稳定后土体变形 | 第7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 5.2 本文创新点 | 第78页 |
| 5.3 展望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