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1 网络表情符号发展迅猛 | 第10页 | 
| 1.1.2 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需要文化价值的输入 | 第10页 | 
| 1.1.3 地域文化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用户新需求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5.1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 第13页 | 
| 1.5.2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 1.5.3 实地考察法 | 第13页 | 
| 1.5.4 内容分析法 | 第13页 | 
| 1.5.5 实践验证法 | 第13页 |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 1.6.1 系统梳理归纳基于地域文化的网络表情的设计方法 | 第13页 | 
| 1.6.2 首创具有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大黄鱼系列表情包 | 第13-15页 | 
| 2 基于地域文化的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2.1 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与分类 | 第15页 | 
| 2.1.1 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 | 第15页 | 
| 2.1.2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类 | 第15页 | 
| 2.2 网络表情符号的特征与应用意义 | 第15-16页 | 
| 2.2.1 网络表情符号的特征 | 第15-16页 | 
| 2.2.2 网络表情符号的应用意义 | 第16页 | 
| 2.3 地域文化融入网络表情符号的意义 | 第16-17页 | 
| 2.4 基于地域文化的网络表情符号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2.4.1 内容低俗,内涵缺乏 | 第17页 | 
| 2.4.2 语义不明,解读困难 | 第17-18页 | 
| 2.4.3 地域文化识别度低 | 第1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3 基于地域文化的网络表情符号的设计方法 | 第19-29页 | 
| 3.1 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方法 | 第19-21页 | 
| 3.2 用户分析 | 第21-23页 | 
| 3.3 网络语境语义设定 | 第23页 | 
| 3.3.1 网络语境设定 | 第23页 | 
| 3.3.2 语义设计 | 第23页 | 
| 3.4 视觉表现 | 第23-28页 | 
| 3.4.1 形象设计——简练风趣 | 第24页 | 
| 3.4.2 面部与肢体——夸张放大 | 第24-25页 | 
| 3.4.3 文字设计——协调可读 | 第25页 | 
| 3.4.4 色彩运用——和谐统一 | 第25-26页 | 
| 3.4.5 动画表现——生动有趣 | 第26页 | 
| 3.4.6 辅助道具——增强表达 | 第26-27页 | 
| 3.4.7 场景设置——增添意境 | 第27-28页 | 
| 3.4.8 象征符号——丰富意蕴 | 第2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4 舟山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创作实践 | 第29-38页 | 
| 4.1 舟山海洋文化分析与文化元素提炼 | 第29-30页 | 
| 4.1.1 舟山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 第29页 | 
| 4.1.2 舟山海洋文化元素提炼 | 第29-30页 | 
| 4.2 舟山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用户分析 | 第30-31页 | 
| 4.3 舟山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 | 第31-32页 | 
| 4.3.1 舟山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设计理念 | 第31页 | 
| 4.3.2 舟山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设计思路 | 第31-32页 | 
| 4.4 舟山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语境语义设定 | 第32页 | 
| 4.5 舟山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视觉表现 | 第32-36页 | 
| 4.5.1 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形象设计 | 第32-33页 | 
| 4.5.2 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面部与肢体设计 | 第33页 | 
| 4.5.3 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文字设计 | 第33-34页 | 
| 4.5.4 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色彩运用 | 第34页 | 
| 4.5.5 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动画表现 | 第34-35页 | 
| 4.5.6 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辅助道具设计 | 第35页 | 
| 4.5.7 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场景设置 | 第35-36页 | 
| 4.5.8 大黄鱼系列表情包的象征符号应用 | 第3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5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附录 | 第41-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